小学语文课堂指令的科学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吴祥钿
[导读]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开放、互动、对话的课堂
        吴祥钿
        福建省三明市 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366100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开放、互动、对话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指令性语言中的命令口气。教师要加强对语调的调控,使之形成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指令的;科学性
        课堂指令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具有教学功能的话语,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某些学习活动的语言行为,具有解释相关学习活动及内容的功能。大学英语课堂需要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指令来开展教学,但是如果指令量过多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本文从不同理论视角分析课堂指令用语,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指令性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命令性口气太强,指令变命令
        在进课堂听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抓紧时间做完,给我交上来”、“你这道题做错了,给我改过来”等。这样专制的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还大量的存在着。教师把学生放在了被动者、服从者的位置。这就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体现,也使大多数学生由于"怕老师”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的话言听计从,甚至觉得“学习是为老师学的"。这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失败,对学生的个性及性格的形成都极为不利。可能有的教师这样说话已经习惯了,殊不知,正是这样细微的漏洞拉远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磨灭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商量性口气太重,指令不奏效
        有的教师做到了不用强制性口气命令学生,但却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发现在纪律较差的班上,教师的商量性语气太重,对千过分调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行为也不作提醒。教师如果长时间在课堂上使用态度不坚定的指令,那么,这个指令本身的意义就不大了。这对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也会削弱,甚至当面顶撞教师,这类例子是很多的。再者,长期这样做还会让学生养成一种跟教师讨价还价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那么以后教师再提出什么要求,也不那么奏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导者的意识如何,倾向如何,当属至关重要。在这里并不是提倡教师专断,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提出合理性要求的前提下,立场要坚定。
        二、指令性语言的使用策略
        (一)恰当使用辅助性语言,加强表达效果
        1.巧妙运用体态语
        教师除了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外,还应该运用目光、表情、姿势、手势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以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讲课中,教师可以不时地辅之以立体的、形象的、动态的体态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有时,口头教学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用体态语则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指令,是用副语言发出的。在小学课堂上,学生思想不集中是屡见不鲜的情形,而教师如果隔三差五地管纪律,不仅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会影响其它学生的学习。

这样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节省了时间,既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没有影响全班学生的情绪,一举多得。
        2.合理处理语速语调
        在语速语调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语调,语速,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速度适当,并有和谐的节奏,这有利于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讲。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提要求时,一般而言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抑扬顿挫,还应该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音质悦耳,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二)变命令性语言为指导性语言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在我们实际的学校生活中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应当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3]
        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二者不存在上下尊卑关系。所以,教师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应由主宰者、主讲者变为发动者、引导者,学生应由观众、听众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应该变”训话”为对话,坚决摒弃"呵斥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较差,尊重学生并不是就要放任学生,这样也是不负责任的。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看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握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导者的意识如何,倾向如何,当属至关重要。在这里并不是提倡教师专断,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提出合理性要求的前提下,立场要坚定。2.教师的语气要肯定,不要模棱两可。为了确保指令的可操作性,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可以询问学生对任务是否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再重复一遍教师的要求,避免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不时有学生询问的情况。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视一遍,确保学生理解了教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别,教师还要及时给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安排另外的任务做,从而确保整个课堂中人人有事可做,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尽管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指令性语言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一些研究者和教师还是一直在探索有效教学之路。课堂指令用语是一种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知识以及进行课堂组织管理时会采用的语言指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出相应的指令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指令,以避免让学生产生歧义,进而督促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理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需要上好每一堂课,这样才能取得全方位的、更具影响力的有效教学实践成果。
        本文章系大田县进修学校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指令的运用研究》(课题立项号TKTX-202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晓琳.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分析课堂指令用语[J].英语广场,2020(32):100-103.
        [2]王晨.初中英语优质课教师课堂用语特点分析[J].海外英语,2020(02):196-197.
        [3]林晓平.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指令语[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39-140+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