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弟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作出改变。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语文核心能力越来越被重视,新课改中多次强调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对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一次挑战,本文从传统语文阅读课堂出发,探究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学生们通过阅读可以主动为自己输入新的知识,所以阅读能力的提升意味着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快,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通过一些实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在语文核心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为其他科目做铺垫。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多半采取最原始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自顾自的讲解,学生在台下跟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学习,课堂氛围枯燥无聊,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生生讨论与交流的环节。很多老师将上课当作任务,当作工作,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这样的理念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教学质量也差强人意。
(二)没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高新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了校园之中。这种媒体技术虽然方便,效果一目了然,但是也会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知识点基本都写在课件上,讲课的过程不过是对照着课件进行复述,根本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
(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达标
增加阅读量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最简单便捷的方法,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应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一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文学作品,比如《爱的教育》,《羊脂球》等经典文学,其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不仅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后,就会积极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从学生的识字基础出发解决学生的认字障碍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字词,学生可能会无法理解,从而导致无法进行通顺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先帮学生夯实基础,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尽量克服认字的困难,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
对于小学生因识字量较少从而对阅读产生影响有以下解决方案:第一,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老师要充分备课,找出生字生词,并通过字典查阅其释义,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带学生学习下所学文章的生字词,规范读音和词语含义,这样在学生开始阅读的时候就不会遇到不会读的字或者不明白的词了。第二,教师应让学生平时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庞大词汇量的支撑。在阅读课的作业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让学生每天积累五个生词、成语、常言的小任务,随着学生基础的殷实,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飞速进步,加上语文教师的教学引导,相信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们只能被动的去学习,并没有主动的思考和交流。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设定都是根据教师本身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对阅读课堂只会感觉枯燥无聊。因此当下语文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打破传统,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热爱阅读,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上文已经提到过,新媒体技术包括一些信息技术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再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相互沟通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节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找到一些节气视频,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在使用信息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背景下,学生上课的状态和专注力都很好,可以更高效的熟悉阅读文章,学习重难点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让学生们轻松阅读,快乐阅读。
(三)以课堂预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效率的阅读离不开优秀的阅读习惯,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还没有进行培养过阅读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助益,还能加快课堂节奏。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环。在学生们预习文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预习,预习什么,通过预习应该掌握什么,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都能说出自己针对哪方面做出了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老师应对学生所做的预习进行考察,及时的指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可以进行随机抽查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当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就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学生终身。
结束语: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当下教育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重点培养的对象,因此阅读应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占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举措[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4):491.
[2]丁贵凤.经验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9).
[3]陈俊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5):187.
[4]苟兰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