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张婷
[导读] 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张婷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行等各个方面,积极正面的环境会对人产生积极形象,相反,消极颓废的环境则会起到反作用。幼儿主要是指2-6的学龄前儿童,因为年纪较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身体、心理和智力等各个方面地处于待开发阶段,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幼教在创新和改善幼儿园环境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和开发生活资源,本文将围绕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生活资源;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策略
        引言: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心理情绪等。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所以幼教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开发生活中具有教学价值的生活资源,对幼儿园环境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给予幼儿一个健康的、卫生的、生动的、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开发生活资源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生活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物质资源和一次资源,按照分布可以分为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需要符合幼儿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等,当丰富的生活资源被应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经历。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孩子来说,也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的角度去理解,从而让从极大程度上减轻学习难度。将生活资源利用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也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幼儿在轻松愉悦、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1]。
        二、生活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开发生活资源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幼教只在乎幼儿掌没掌握具体的知识或者技能,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生活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幼教应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意识到生活资源的开发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在开发和搜集生活资源的时候,应该从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入手,也可以动员家长,一起开发生活资源。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品,人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垃圾是可循环的,也就是可以多次进行利用的,比如牛奶包装盒、饮料瓶,一次性筷子、鞋盒等这些废旧物在很多时候被人们一扔便不了了之,幼教可以将这一现象加以利用,设计出“变废为宝”的美术课主题,鼓励幼儿把生活中产生的可循环垃圾带到带到美术课堂,组织幼儿将废旧物品进行加工、组装,装饰,将一次性杯子做成笔筒,将鞋盒做成储物盒或者小型垃圾箱,达到变废为宝。幼儿在剪、拼、贴这些废旧物品的时候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2]。
        (二)利用生活资源创设生活环境
        在以往的大部分幼儿园中,幼教主要注重环境的美化和装饰作用,没有意识到生活资源对环境创设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很多生活资源存在着潜在的、无穷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将生活资源灵活转变为教学辅助资源,通过幼儿园墙面装饰也可以创设其情境,将教学任务与幼儿园环境向融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创设生活和学习环境。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的学习是不能离开环境的,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提示之下开展学习,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在更加容易接受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玩耍。
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绘画表现他们的所见所想,将美术作品布置在教室内,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创作的兴趣,还可以使增加对在自己布置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欲望。也可以安排幼儿将1-2张的个人或家庭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分享,教师带领幼儿将这些照片贴在教室墙面上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都可以增进了解,通过情感层面与环境进行深层次的交流[3]。
        (三)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省份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都相差较大,幼教应该充分利用好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教师可以运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充分学习和掌握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本土资源结合起来,使幼儿园教育更具特色特色。比如,在北京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京剧带我穿越”的主题活动,使幼儿了解京剧的历史,领悟京剧的魅力,追溯文化之根。对于位于甘肃地区的幼儿园来说,幼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皮影戏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动员家长,在幼儿园的文艺活动中,一起制作和表演皮影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领略皮影戏的魅力,体会陕西地区的文化,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4]。再比如,在很多南方地区,土壤是红色的,俗称红土地,红土就是天然的生活教学资源,可以用来开展泥工活动,使幼儿在做泥塑的过程中,自主决定水的用量、泥塑形状等,从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利用生活资源
        在创设区域环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最终的教育效果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幼儿教师在创设区域化空间的时候应该结合孩子的具体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使区域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设置角色扮演区时,角色扮演时的道具和材料可以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利用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服装表示角色的不同特性,在扮演妈妈的时候,可以利用围裙、假发等。在美工创意区,可以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再加工,培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建构区,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乐高、拼图、彩色积木等材料,幼儿可以通过叠加、拼接活动材料培养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阅读区,幼教可以投放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和书籍,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自然角,可以分为欣赏区和种植区两个区域,在欣赏区,幼儿可以根据观察和记录花卉的成长变化;在种植区,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准备种子和花盆、在花盆底垫瓦片、准备土、作穴和播种的整个过程,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区域性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综合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幼儿来说,受环境影响更大,教师应该意识到生活资源对环境创设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统筹幼儿园室内室外环境、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将环境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党宗良.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58-159.
[2]章文艳.创设课程环境,积淀园所文化[J].好家长,2020(95):60-61.
[3]王吉花.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06):186.
[4]赵丽.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情感环境构建[J].明日风尚,2018(16):146.
[5]沈国芳.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生活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