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卫云
西安雁南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现代教学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生本理念”所倡导的学生为重不谋而合。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部门与教师均在教学模式方面加大了创新的力度,在此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分层教学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成绩提升为目的,最终让学生皆有所进步。本文立足生本理念视域,针对初中数学课程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本理念;分层教学;作业布置
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核心产物,其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以及获取了不错的成效。新课改明确要求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对此,老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对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以及作业安排进行有效设计等。初中数学老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入分层教学,要在数学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充分落实分层教学,下面重点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分层教学法,以供参考。
1分层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阶段其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加广泛,也更加复杂,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思维性,与其他学科相对比而言,数学学科学习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善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发挥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分层教学法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初中数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
2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2.1制定分层计划,进行差别教学
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之后,就进入第二个步骤———分层次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大致将学生分为基础、调整、巩固和提高四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对于基础层的学生,首先的任务就是打牢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扫除障碍,其次是调整层的学生,该水平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但是解题思路比较僵化,不能根据题目的改变及时地举一反三,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规范数学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对于巩固层次的学生,一般的数学问题能够顺利地求解,这时候应当加强学生的做题熟练度,提升学生的答题正确程度。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拔高提升,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学习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
2.2教学目标的分层
一旦学生分组结束,就对教学目标有效开展规划。现如今,老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很多,老师在深入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确定重难点。第一,一旦确定了分层教学目标,就明确班上的教学目标,接着针对每个小组不断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到个人;第二,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联系起来,每节课应该制定不一样的分层教学目标,主要对学习指导以及教材进行分层,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潜力的全面施展。
2.3训练活动分层
初中班级中学生因个体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为依据,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对班级学生采取分层措施后,还要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加以分析,考虑是否适合学生,旨在在学生自信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分层教学“生本理念”的践行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从其基础做起,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可以有所进步。在开展教学活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层级,根据层级确定所要接触的学习内容。例如,针对基础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让其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成绩一般、有上升空间的学生可以综合性练习为主。对于基础能力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拓展训练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划分,紧紧地抓住了各个层级学生的特点,使其有针对性进行练习和巩固,实现更高一个台阶的上升。从宏观方面来说,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不但可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方针,也利于促使教育活动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将会助其未来成为更加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2.4调整控制教学节奏
不同学生掌握相同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他们学习的速度是有明显差异的。而设置数学课堂各环节的节奏,兼顾每一位学生学习的速度,会影响到能有效掌握知识的学生的人数,影响到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并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学的质量效果。所以,教师要把控好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节奏和进度,教学中不能以同样的节奏和速度展开,要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对于教授新课所需要的旧知,要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进行巩固,以便提升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对于是否为矩形,判定的定理有3种:(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而学生掌握(1)和(3)两种方法的前提是要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规则。所以,在教学初始,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从而顺利衔接到矩形判定的教学,以利于学得慢的学生进行知识过渡,加深其对新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讲解新课中的重、难点的时候,教师不妨适当放慢教学的速度,照顾到学得慢的学生的进度,让他们能听懂。而对于思维拓展、能力提高的题目,则可以加快些,因为这类题目本身就是为了训练学习层级较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要求全班学生都要理解掌握。
2.5评价考核分层提高
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学生学习进步以及学习效果等,在每次考试中,注重对数学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基础题型占比70%左右,让后进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综合题型设计20%,让中等生通过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设计10%的拔高题,让优等生深入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在进行详细评价环节中,采取纵向对比评价法,强调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过去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是衡量分层教学的实效性的具体方法之一。
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想要在初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践行生本理念,让一切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为主。除此之外,教师的分层教学要全面而充分,除了在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深入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中。通过这样全面性的分层教学安排,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晓芬.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52.
[2]姚春红.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35.
[3]寇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11.
[4]袁桂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04):21.
[5]孙晓华.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