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辉燕
广东省湛江遂溪城月镇前进学校 广东省湛江市 524348
摘 要:素质教育深化推进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有了全新要求,基于传统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了数学学科综合层面的探究走向,据此本文以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为讨论方向,讨论中嵌入性分析与阐释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以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过程层次化、分组(提问)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四个方向构建层次化教学,对完善学生数学认知差异化,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应用与分析
引 言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差异,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它可以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中等水平”,以及少数学生竭尽全力要达到的“高水平”。具体来说,只有后进生才需要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中学生需要下工夫钻研“精通”,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高中生需要掌握深刻的知识,灵活运用,启发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层次化
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度”。从小步慢走开始,有利于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逐步开拓和增加一些综合的、灵活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当我们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从猜想出发,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括为学生动手剪裁、剪裁、叠加。学习后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巩固原有知识,培养新旧知识融合的能力。通过添加辅助线等方法,证明尖子生完成自主发现的能力,从而领略发现中数学方法的美,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发现、推导和证明定理的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有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层次差异创设情境,向学生不同问题:假设你们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有一根20厘米长的铜丝,将这根铜丝围出一个正方形,每个人围出来的正方形都一样吗?第二,同样是这根20厘米长的铜丝,再围出一个长方形出来,每个人围出来的长方形又一样吗?同学们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它吗?这个教学设计是在情景营造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导,中学生为主体,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而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初中生,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旧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一根20厘米长的铜丝,设计问题,引导中学生去自主探究。在亲身实践的长方形拼折过程中,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1]。
3 分组(提问)层次化
初中生思考问题中,当他们的心理处于抑郁、自卑甚至恐惧状态时,就会直接阻碍和削弱思维活动,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各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成功,从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转化。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保障问题设置层次性,教师可通过生活和教学方式,先准备好一些硬纸条、硬纸板和小图钉,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提出问题:如果要将一张硬纸条固定在一块硬纸板上,需要同时使用几根小图钉?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差异化,教师可组织能力不同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同学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这种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地引发中学生的思考,最后中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就会得出线段的性质。讨论过程中,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有关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如公路、火车、格尺等线段,红外线、手电筒射出的光和车头灯射出的灯光等射线,无线延伸的电线等直线,让中学生进行区分,并且鼓励中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完善学生数学学习差异化[2]。
4 作业布置层次化
只需将作业分层,就可以满足每一位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学生。给后进生布置作业的分量要少,难度要小,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还可以做例题,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中学生而言,以课后 A组练习题为主,有选择地做 B组稍加改进的习题,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作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时的复合性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后进生做高级作业,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如运用分层教学的思想布置作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对于 B类学生,应注重简单的模仿作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要注重基础题型的选择,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组学生要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一些开放性、探索性、讨论性的问题,即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并把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 B级学生来说,辅导的主要形式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主;对于A级学生,应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使其在更高层次上发展[3]。
参考文献:
[1]何秋明.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15):65-66.
[2]刘厚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7):19-20.
[3]陈艳.运用分层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秀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