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范莉
[导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方法的积累与掌握

        范莉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215101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方法的积累与掌握、运用与内化,在实际情景中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等,具体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反映在学生身上也是一种综合体现,是学生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如果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他们就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那么高中数学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高中数学科目中涉及到的很多数学,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只有全面理解了数学的具体含义,才能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才能在理解、构建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例如《导数的》,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的极限,反映了函数变化的快慢程度.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探求,抽象概括出函数导数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解决“如何得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由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推广到函数瞬时变化率,并由此抽象概括出导数的.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构建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函数表述中有“非空、每一个,惟一”等几个关键词,学生要认真理解各个关键词,进而加强对函数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是空的集合,那么函数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是非空集合.如果去掉“每一个和惟一”等词语,函数概念的表达也就不严谨了.可以是说函数概念既包含着一定的集合知识点,又包含着严谨的数学逻辑,还包含着一定的图形知识,所以学生会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通过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应数学问题的具体分析,来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命题及其关系》的相关练习中,就有很多需要学生展开逻辑推理的题目.例如高考题:设,则“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是“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的什么条件?如果某一指数函数是减函数,那么;如果,那么,则那么是增函数,充分条件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在上是增函数,那么只能推出,而推不出,所以必要条件是不成立的.通过一定的计算,分析和推理,学生就能得出“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是“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乃至大学,计算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还是竖式计算,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分析,其中都会涉及到数学运算.学生既需要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又需要确保计算的严谨性,还要注意计算速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计算教学,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等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的推理与计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将两个数列倒序相加,学生会在倒序相加以及计算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例如:在等差数列中,,那么?计算教学中渗透方法教学,解题教学中渗透计算方法,步步为营,螺旋式提高.
        四、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相关思想来展开问题的解决与分析,那么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直观想象能力.华罗庚先生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例如《函数的简单性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用图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呈现丰富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形,促使学生生成函数单调性的具体概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某地气温关于时间的函数图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一时间段内气温逐渐上升或下降这一现象,进而促使学生展开函数单调性的学习.当学生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那么当学生再次看见函数单调性的字眼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想到呈逐渐下降趋势或者呈逐渐上升趋势的函数图象.
        五、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促使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可以说,数学建模能够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周围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节课就是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如,行驶中的汽车都有一定的刹车距离,如果刹车时的车速是千米每小时,那么其刹车距离就是米,如果刹车时的车速是千米每小时,那么其刹车距离就是米,相应的数据有等.假设某一汽车的刹车距离是米,那么汽车在刹车时的速度是多少?学生先要结合已知数据,画出大致图象,建立函数模型,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得出当车速为时,刹车距离也为,求出函数解析式,运用已有的两组数据,就能求出和的值,然后将刹车距离米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就能求出相应的刹车速度,从而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 喻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1)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林小青.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