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龙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基础部,浙江 温州325016)
摘要:数字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数字时代则代表了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赋能随处可见,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利用现代科技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赋能,让科技在育人、培养人方面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其英语素养,为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石。
关键词:现代科技;赋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Abstract: Dig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igital age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mpowe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m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college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aiming at furthe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literacy,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m to grow into high-quality and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owe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较为单一、落后,无法满足现在的多元化时代需求,也不利于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给大学英语创新教学带来消极影响。在数字化时代,大学公共英语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更为适宜、轻松的沟通和学习环境。此外,现代科技赋能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课堂内容的展示方法,增强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方面的理解和记忆,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其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情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大学英语作为大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关键学科,在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即“费时低效”。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对X大学一、二年级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发现如下学情:
1.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时,以提高自身的英语使用水平和综合能力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52%,这样的结论是符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教学培养目标的;以通过四级和六级考试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这说明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是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目标;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为目标的学生群体占比为15%;以了解国外英语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为目标的占比达到了11%。
2.大部分在学习公共英语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时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自身掌握的单词量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参与到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认同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26%;(2)对语法知识点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记忆,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同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32%;(3)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对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沉迷其中,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低头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认同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11%;(4)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较为单一,导致自身学习兴趣低下,认为英语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导致自己在面临学习困惑或者是在完成英语作业时,存在着消极、抵触心理等,认同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19%;(4)跟不上英语教师的教学进度,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认同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12%。
(二)教学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方面
(1)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具备较好的英语专业能力,但其拥有的知识结构并不合理。由于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行业知识方面的背景,对于公共英语知识了解也并不透彻,使得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也未满足企业对于学生英语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2)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社会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要求在逐渐发生改变,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板书+讲授”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一些教师虽然也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翻转课堂等手段,但在应用这些手段时具有较高的局限性,如局限于某节课或者是某个知识点,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高阶思维。
2.教学以及其他方面
部分学校对公共英语课程的轻视,使得大学英语逐渐处于边缘地位,形成了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甚至是学生的集体忽视;课时的减少,加上大班教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缺乏互动、学生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割裂、考核手段的单一也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数字时代下现代科技赋能公共英语教学
(一)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公共英语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VR+”的模式正在由设想变成现实。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既缺乏语境,又没有实物,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1]。“VR+”的模式能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供身临其境的环境,重构英语教学的生态体系,重新建立教师与学生、信息与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VR设备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一种特定的、具体化的场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身体各个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的集体参与,提高了广大师生的现场感,使他们能够沉浸其中学习和探索英语知识。此外,VR为学生们创设的场景,能够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更有利于其共同进步和成长的教与学的环境[2]。
总之,“VR+”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自己显著的优势,其创设的临场感,转变了师生关系,使其地位趋于平等,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换位思考,为教师了解学生需求和学情,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公平分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
1. 创设角色扮演型模式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型模式是一种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采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时,可以经典作品为例,科学运用VR技术。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哈姆雷特”为例,科学设定 VR 背景,即故事发生地——丹麦王国,并进行场景设置,使其更符合当时的背景,渲染出更适宜的文化氛围。在设定完背景之后,便进入到角色创建环节;之后,教师便可要求学生们根据给出的台词文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来进行扮演。接下来,便是按照人物出场顺序来进行小组划分,并为每个小组设置相应的任务,即用英语完成场景的演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VR技术的优势,大大降低了角色扮演模式的表演难度。此外, VR还搭建出立足经典文学作品的氛围,让学生们对于人物的性格的了解更全面,从而做出更符合角色性格的行为,为其理解经典、学习经典奠定了基石。学生们根据台词文本、肢体语言,可以接收到更为正宗的英语表达,有效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此外,以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各自的角色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领悟作品感情。由于每一幕的表演时间是固定的,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既缺乏语境、又没有实物的弊端,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创设任务驱动型模式
VR能够提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有利于学生产生临场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从此出发来创设讨论性课堂。如以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在展开叙述的过程中,教师可设定种种任务,通过与 NPC 对话,寻找必要居所,从而开启结局叙述。学生分成小组,人数定量,以第一视角来跟随孟母去不同的地方居住(可设定为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好的教育,开始了调查工作,直到找到好的住所)。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去跟周边的人对话,了解不同地方的环境。如果未了解全面,一直未找到适合的居所,则代表要出局。数轮淘汰过后,若剩余学生在场内,则可开启结局。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设置检索信息的步骤,如学生在化身孟母的时候,需要找到密码,有了这些密码便可以找到信件,这些信件上面有文献检索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正确信息。任务驱动型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进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组的形式则使每个成员都能发光发热,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来全面认识自己,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同一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促学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为该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石[4]。
总之,教师通过让学生们阅读、理解、表演经典的英语文本故事,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英语学习和认知能力、表演和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来确保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地位,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小组分工、对话NPC等方式的加入,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是否由团队精神、是否有组织能力等,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石。
(二)大数据赋能公共英语教学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习平台来对各项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公共英语教学的有序进行。
(1)利用平台的后台数据来对学生们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是QQ群的方式,甚至可以利用钉钉来要求学生们按时打卡,以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上教学方面,教师则可以利用客户端的端口来对学生们的相关信息如登录次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所用的时长进行收集,以便直观地了解学生们的线上学习现状,以便及时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他们的线上学习效果,
(2)以大数据为基,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首先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提高他们的资源利用率;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留下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到其薄弱的地方,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解,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某一单词在发音上屡次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对该单词的发音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们反复练习,直到其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教师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历年的考题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总结考点和高频词汇,为其备考奠定基石;最后外,教师也可以将大数据引进到教学中,以增强教学的专业性。如教师在教授《I’ve got lots of stress》时,就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不同人的焦虑症状,并分享时长5分钟左右的对话情景,如以街头采访的形式探讨人们面临的压力,以此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性。此外,一些软件具有自动识别语法、句型、时态错误等功能,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教学精力,使他们通过对平台反馈数据的参考和分析,调整备课重点,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大数据,构建资源库以及网络学习平台。有条件的大学可从公共英语课程特点(开设面较广,且具有庞大的受众)出发,来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区域类型的教学资源库甚至是共享平台,为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通道。各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需要,将实用性更强的内容融入其中,如英语四、六级方面的内容。这样后台收集的数据将会更加全面、详实,更能反应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4)通过大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仍可以以学习平台的形式来为学生们分布任务,针对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追踪,并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检测,来对学生们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在期末阶段,教师可以试题库测验的方式来在全校范围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统考,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来了解学生们的学情,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们进行评价,以平台给出的综合成绩、学生与学生网上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对学生们一段时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人工智能赋能公共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工智能+教育”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2018 年 4 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高校应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并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教学中。新时代下,“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将提升国民的语言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大学英语教学应从时代需求出发,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们的职业发展需求,重视改革创新,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利用,让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全方面和全员中。
1)词汇。词汇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关系到其英语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虽然已经非常重视词汇教学,但依然无法全面掌握学生们的词汇学习情况。此外,词汇具有多意的特点,要想牢固记忆并能科学运用并非易事,这也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大数据智能在线教学平台的兴起和发展,让词汇记忆、学生词汇掌握情况反馈不再困难。其具有的图片、文字识别等功能,使教师能够将学生们的名单、已经掌握的词汇能够及时地导入到平台中,并能按照班级进行分类;随后,使用系统的穷举、匹配搜索等方法来进行搜索,可搜索到词汇的含义、例句等信息,并与之匹配;学生们可通过手机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进入到自己所在班级的词汇区。在人工智能赋能公共英语教学中,每个词汇并不依靠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有更为简单、高效的记忆方式。如词缀词根帮助记忆、智能助手的故事化讲解、真人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辅助记忆手段,让各种认知方式的学生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词汇记忆法,为其高效、快速地掌握词汇奠定了基石。
除此之外,系统还设置了配套的词汇考察,且手段多样:在闯关模式中,设计了丰富、有趣的闯关场景,结合趣味性较强的人机交互、闯关解锁等,让单词记忆不再枯燥,给学生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词汇学习体验;计时测试所涵盖的题型多样,如英—中/中—英句子填空、选择题等,将词汇的应用落实到各个细节之中;在PK竞技场里,学生、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同台竞技来检验记忆效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学习单词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此时,可将这些拦路虎添加到生词本中,依靠系统来为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提醒学生按时复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系统呈现的进步曲线,来了解学生们对于词汇学习的掌握情况、词汇记忆中存在的问题,班级词汇任务的完成度。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难度和进度。与此同时,进步曲线的存在也使得每位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状况,为其突破自我奠定了基石。此外,人脸识别打卡的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学生个性化词汇学习和记忆奠定了基石。
2)听说训练。随着人们对感知智能研究的深入,计算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来模仿人的感知能力,为人们高效完成工作奠定了基石。由此,通过对语言识别、语义分析、知识处理等技术的智能助理也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到听说训练中将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智能教学平台中的听说训练资源,并将其导入到班级听说任务中。智能助理会根据语音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来进行语音识别,并从音素、句子等入手对学生们的语音输入进行全面、细致打分,如语言的音准、语调、重音、完整度等。笔者对使用人机交互的200名学生进行了口语测评,效果良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们进行测评,将会大大节约时间成本。与此同时,科学的评分系统也进一步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此外,学生通过测评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听说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听说训练的内容[5]。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公共英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提供了舞台,帮助他们摆脱了哑巴口语的现状,使学生不仅敢于交流,还善于交流,且表达更为地道。
3)语法。英语语法的规则较为繁杂,是另许多大学生头疼的学习板块。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上教师需要面对的学生众多,使得其语法讲解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许多学生无法准确找到自己的语法盲点。纳米级别的语法知识拆分+人工智能的关联算法,让学生们的另一位老师——虚拟导师能够通过文字识别功能来对学生们的作业和写作练习中的错误进行针对性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学生们面临的语法盲点也会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排序。教师可以从平台反馈的数据来讲解学生们集中犯错的语法点。学生们则能通过平台来搜索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源如慕课、微课等,以此进行针对性训练,弥补自己在语法知识方面的不足。
三、现代科技赋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意义
现代科技赋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还构建了新型的教学生态。本文将从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环境往往是依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和需要来进行编程的,教师可从学生们的需求出发,来搭建出具体的虚拟环境,推动英语学习,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支持许多人在不同地点进行交流,支持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在虚拟的环境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学习也能形成有价值的资源。这种技术的交流,无论是阅读课文还是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都能让学生们沉浸到语言交流的环境中,让英语学习更具人性化、个性化。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使其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英语学习也有以往的被动走向了积极主动,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时空场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了因材施教,使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不再遥不可及,而成为了可能,构建出更为灵活、终身的教育生态系统。
于教师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测试、实时矫正不正确的英语发音、测评口语能力等功能,能够节省教师教学精力,使其从批改作业、考试安排等工作中解脱出来,给予学生们更为个性化的辅导、测评,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对于学生们来说,则改变了对教师、教材的依赖,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此外,其给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渠道和丰富的学习体验,也为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公共英语课程知识奠定了基石。
(三)大数据
1.让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教师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评估功能渗透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再依赖教师教学经验,而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主观性、片面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2. 让师生交流、互动更便捷
大数据的应用,为学生运用大量英语信息创造了条件,使他们可以通过英语渠道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和文化。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其反馈来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满足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偏好,提高其学习质量。
结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重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逐渐成熟,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入这些先进科技,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加快了其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教学中应用这些现代科技,使得学习者不再受时空限制,而是可以进行自主性、适应性学习。此外,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素养,为其成长为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利用现代科技为大学英语教学赋能,为学生高效、个性化学习赋能,开创公共英语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Borrego Adrián, Latorre Jorge, Mariano, Llorens Roberto. Comparison of Oculus Rift and HTC Vive: Feasibility for Virtual Reality-Based Exploration, Navigation, Exergaming and Rehabilitation. Games for health journal. 2018.
[2]李颖.虚拟现实技术在英语演讲中的实训原理分析[J].中国外语. 2018(06).73-78.
[3] Cyberpsychology. When second life becomes real life: the evolution of self-presentation. WIEDERHOLD B K.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8
[4] 刘兵;王奕凯;ZHANG Jun Lawrence.任务类型对在线英语写作任务准备和产出的影响[J].现代外语. 2017(01).102-113+147.
[5]戈小玲.现代交互式英语教学效果的正交设计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3(15).128-130页.
作者简介:雷振龙(1988-),男,硕士研究生,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