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实施外国微型小说写作教学新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高均
[导读] 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素养的综合提升
        高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27)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素养的综合提升。其中,写作素养综合提升则涵盖了多文体写作能力的系统培塑,这当然也包括了“小说”写作教学及学生试水。笔者以20年小说写作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无提示命题作文”为架构,着眼“外国微型小说”写作指导与探新,在“定角色”“定情节”“定主题”这三个“定”上一路探索,使广大学生学会写“外国微型小说”,爱上写“外国微型小说”。
        【关键词】
        外国微型小说   写作教学  写作素养
        
        写作创造性思维没有国界。——笔者20年教学生涯中做了12轮“无提示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及改进尝试——这种“非常态下的思维刺激”,正好挑起了初中生写作上创作热情的敏感神经,他们愿意为之开展自我头脑风暴,进行人生履历的全面搜索,博览群书做好普式积淀,促成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象联想思维的广泛动员,最终写出一篇篇令人惊讶的“有作家水准”的上等“外国微型小说”。笔者看来,中国的中学生,只要老师“题目出得好”“方法教到位”,大抵是能写好这类文章的!
        一、教学研发背景
        (一)教的问题。日常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重视应试而忽视创作”的表现及其程度令人吃惊,很多老师只能教好“应试作文”的“应试技巧”,甚至重文轻艺,甚者根本不会教写作、不教写作。
        (二)学的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学业繁重,对写作乐意且敏感者相对鲜见。创作不但没有时间,而且困难重重。至于写小说、写外国小说,不但不受家长、教师支持,更于手段上多有欠缺,于策略技能上诚然乏术。
        (三)笔者情况。笔者乐于写作教学研发与探新,曾于生态写作等7个项目上求得学生“学”的成功,对“外国微型小说”创作也已有12轮研究;本次再研究作为革新式再推进,拥有扎实的基底、广泛的实践、深入的思考。
        二、主要概念陈述
        (一)外国微型小说:首先,微型小说是小说的样式之一,亦称“一分钟小说”“小小说”和“超短篇小说”。外国微型小说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只截取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集中精力描绘具有典型特质的外国人物、深化有关主题,往往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字数上一般几百字,多则不超过两千字。
        (二)无提示命题作文:首先,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写作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通常还有相关语句略作解释说明,如包含了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有时还提出一些指定的写作要求,以使写作者不至写偏而“不合出题人的意图”。“无提示命题作文”则全无解释说明,只给出题目,任由写作者想象与发挥。
        三、写作教学内容
        新一轮“外国微型小说”教学中,共涉及到7个维度:社会环境描写的一般法则、中外小说人物定型设计与原理、想象联想思维的开发与拓展、细节描写的功能化呈现、良善意图表现技巧、跳跃性思维线性运用、多感观多色彩客观人性描摩。
        那么,中学生究竟怎样写好无提示命题式的“外国微型小说”呢?笔者经过大量实践研究后认为,精致做好“三定”工作,就离可读、优质、有作家水准的微型小说也就不远了。
        (一)“定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厘清的是“无提示命题”五个字。“命题”是好理解的,即前文所表之出题人给出一个特定的命题,如《站住,德鲁比》《丽莎小姐奇案》这样的题目,无疑是定了角色的,“德鲁比”和“丽莎”这样的外国人名一旦出现在题目中,其主人公——主角的地位便似乎就不可撼动了;而“无提示”指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诸如对“德鲁比”身份的圈定、场景的设置,也没有诸如“丽莎小姐”是公主还是平民的设定等等。这样说来,“定角色”似乎是多余之说了;其实不然,即使是微型小说,也很难以一个角色通行全文——因此,配角的设定其实是分外紧要的工作。

导向性的教学是这样设定的:学生写《站住,德鲁比》过程中,A生创造了另一个配角的名字,叫“王小毛”,自然是行不通的,中国乡土色彩太重;B生创造的配角名字有两个,分别是“别里科夫”“斯里科特娃”,也还不太令人满意,因为这两个名字似乎“俄罗斯人名”色彩尤重,国家区域定性难免局限;C生则创造了一串配角的名字,“玛里”“布莱克夫人”“舒克”“贝塔”“阿尔法”“凯特琳小姐”“乔治”,人名似乎都是合乎“规矩”的,只是学生写作文,写的又是微型小说,人名太多,怎么伸展得开呢?如此说来,我们可能需要得出一条小的游戏规则:取外国人名,要有与主角相匹配的外国人名的范式;但同时,微型小说中出场的“外国人”又不可以太多。
        (二)“定情节”。学生们写起《站住,德鲁比》来,总是乐此不疲。有的时候,你读笔者的学生写的一两个句子,就可以领会作者将情节点设置在哪个端口上了。其中一个学生的其中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雨停雾散时,军队开始了突击,一切都是那般顺利。“撤!快点,快撤——”军队反应过来之时,却已经踩中了敌军的雷区,德鲁比只见空中跳起大簇大簇的烟火与被弹起的大团土块。显然德鲁比是个战场上勇猛的士兵,故事情节将在战地发生了。另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德鲁比回到家后,发现母亲得了伤寒,他又飞快地跑去找医生,可是,德鲁比没有足够的钱来请医生,也没有足够的钱给母亲买药。你看,这必定是一个可怜的贫民了。于是,前者确定情节,要让战场像战场,要让战争像战争,他要会写战场,他要会写战争,他的文章中必须硝烟四起,甚至炸它个血肉模糊——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的一般法则”必须要达到的水准。而后者,恐怕或是善人接济,或自力更生了;再或者“把得了伤寒的母亲先一笔写死”,又或者以“同情弱者”的态度让一些奇迹发生……至于情节的确定,最终要服从于主人公所在场域特定的情境,要服从于主人公固有个性的一般张扬,也要服从于阅读者——大众一般或特有的审美情趣。在情节的铺陈与展开中,“情境代入”是一种初学者非常普遍的写作策略。所谓“情境代入”,是指初学者从别的书报阅读而来的、从别的影视观摩而来的“间接生活经验”,要“变一种手法”,以命题中涉及的主人公为第一形象,来展开“便捷的写作”。当然,除此而外,悬念、伏笔、铺垫、反笔、插叙、补叙等,都是学生创作外国微型小说惯用的讨巧手法,不少学生屡试不爽。
        (三)“定主题”。笔者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普天之下文学人物“良善形象的客观呈现”,也特别重视“良善意图表现技巧的综合运用”。如何让《丽莎小姐奇案》既能做到微型小说一般的“微、新、密、奇”,同时又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平实质朴善良温和,而非诡谲奇艳反乎人性呢——即使题目中出现“奇”这样的定了性的字眼!一个学生的第一段是这样的:今天,是丽莎小姐,哦不,是丽莎公主十六岁的生日,这事儿查理夫人最激动了——她全权负责公主生日当天的衣着、饮食。当然,公主今天还要去国王王后面前请安。上帝才知道,今年会不会发生和往年她生日时一样的怪事儿。这一点,就连查理夫人也吃不太准了。不过,查理夫人还是下定决定,无论如何,她得护着越来越可人的丽莎。你看,这显然是一个向善的开篇:丽莎呢,即使“往年生日时都发生怪事”,但她依然要循着王宫规矩于生日当天给国王王后请安;而配角查理夫人呢,“下定决定,无论如何,要护着丽莎”……另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乔巴纳是丽莎小姐生前的贴身侍卫,他对丽莎的死感到万般疑惑,于是他要亲自尝一尝她一个钟头前吃过的每一种食物。你看,配角乔巴纳不仅仅是个侍卫,他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真相的勇者。外国有句谚语:人的两只眼睛,一只恶,一只善。那么,事实上是这样的,在写作外国微型小说的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睁开积极、阳光、向上,能体现正能量的那一只“善”的眼睛。我们不能把“站住,德鲁比”中的“德鲁比”刻意地刻画成一个逃犯——然后警察追捕他时,喊出“站住”;我们也最好不要把“丽莎小姐奇案”中的丽莎定位在一个长得出奇的漂亮却心狠手辣的公主上。因为,作者一旦有了“恶性逃犯”思维和“心狠手辣”思维,作品的价位自然就会跌下来一些,这其实是写作外国微型小说特别要注意并规避的点。
        四、教学革新思考
        阿·托尔斯泰曾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笔者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意识地培养作家——笔者的确缺少点培养作家的思维;但笔者一直把作家应有的状态和作家可能还没有的状态——这两种状态的思想贯穿在日常写作教学思想中。如此一来,笔者的学生便多少受些益。也正因为这一点,笔者的学生对于写作总是乐此不疲——特别是这种能激跃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高密度思维的写作实践。也因此,笔者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是兴致日浓。所以,最后嘛,定角色、定情节、定主题“三定”之后,大量的学生写出了高水平的外国微型小说;最后嘛,问“我是中国学生,老师,你怎么教我写‘外国微型小说’”的学生便愈来愈少了;最后的最后嘛,学生们不单单愿意写,而且笃定地相信:写作创造性思维果真是没有国界的。
        当然,除“三定”之外,“外国微型小说”写作教学之“社会环境描写的一般法则、想象联想思维的开发与拓展、细节描写的功能化呈现、跳跃性思维线性运用、多感观多色彩客观人性描摩”等维度的教学,是补益作品抵达更佳状态、更优水平的另几个话题,中学生对于部分维度会有较好的把握,而对于有些维度的把握则相对欠缺。也因此,“加多少量、怎么加量、加到什么程度”等教学认知与实施的现实把控,需要笔者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做好“看菜吃饭”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仁清.刍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
[3]陈海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