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璇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 528241
摘要:“词句段运用”是部编版语文新增的重要板块,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词句段,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它所存在的不理想现状——学生比较畏惧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训练;教师在单元课文中的讲解比较少渗透方法,缺乏灵活性等。以《落花生》的阅读教学渗透“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改善这一板块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落花生》 词句段运用 教学策略
一、探究现状
对目前五年级上册“词句段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把不理想的状况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教法上缺乏灵活性。在教学上,比较多的老师是按部就班来上,缺乏对单元乃至整本书的统筹,知识点之间没能很好地落实到课文讲解中,导致到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这一模块上起来,花费较多时间,而收效甚少。
二是学法上缺乏积极性。由于该栏目是部编版新增加的板块之一,难度比较大,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感觉平时缺乏训练,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二、悟重要性
“词句段运用”本身所蕴含的重要性:有利于对接语文要素,为习作奠定基础,提升阅读素养。
我们的习作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小到标点符号,大到篇章结构。而统编版教材所新增加的“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分步骤地训练词句段、标点符号、修改习作等知识点,恰如其分地为我们的习作做好铺垫。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句段运用”中 的第2题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如“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不忍心叫父亲买。”选自《父爱之舟》,引导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并在《鸟的天堂》一课中启发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例如:花坛里的花真多啊!五颜六色,有红的、黄的、白的……千姿百态,有的在向你招手,有的在风中跳舞,有的在向你点头……你看,那牵牛花在风中仰起头,挺直腰,吹起小喇叭。这为六年级下册的习作“难忘小学生活”对学校美景的描写奠定基础。
同时,在理解和训练这一模块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用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温和”(形容气候)今天的天气很温和。(形容性格)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这有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中品味某个词语的多重含义,如《开花的课桌》段④“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笑声能用“晴朗”形容吗?为什么?这一题型就涉及到了“晴朗”这一词的一词多义。如果我们这个一词多义的训练点有在第一单元训练到位,那做到这一类型的阅读题时,就能达到学以致用了。
“词句段运用”这一模块在每一单元训练的知识点中大多都与本单元课文有关。所以,我们在单元课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把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渗透进去,并加入相应的训练。
甚至可以把学过的或者其他单元相关的“词句段运用”的知识点在课文阅读讲解中深挖渗透与迁移。
三、渗透方法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的阅读教学来深挖渗透“词句段运用”的知识点和训练技巧,进一步改善“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与学习现状很不理想,提高教师在教法上的灵活性、预见性;缓解学生在学法上的畏惧心理等。
(一)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这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中 的第1题“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起先看看句子中有没有概括性的句子,有的话很可能就是它的中心句(主要意思)[1]。我们可以提前在讲《落花生》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时进行渗透,例如: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分为几部分,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与技巧。训练用小标题概括大意的方法“做某事/()的谁/物/事等”。相信讲到第二单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也不需要特意花过多的时间去讲;而学生早已掌握概括大意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语文素养要求。同时,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学习中,有法可依,不再那么恐惧,能更有信心去做这类训练。
(二)体会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在书本上册中涉及到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显事物的特点,如“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的鉴赏可以在《落花生》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散文的特点,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果”,突出落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落花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教会学生鉴赏句子的好处后,要适时与学生一起归纳方法:从句子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入手。答题模式:谈谈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或者修辞手法或者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什么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
(三)体会顿号的用法
统观整本书后,知道各个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在所教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深挖对应的鉴赏点和训练点。例如:五年级上册书本第63页体会顿号的用法,在《落花生》的第一课时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句话,启发学生有不同的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几个种花生的动作中间的标点是逗号,通常词语之间都是用顿号的,这里用了逗号说明播种的时间比较长。从具体情景中感悟顿号、逗号的区别。
四、结语
叶圣陶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2]”为此,教师要把握好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板块的教学定位,如:《落花生》的阅读教学中寻找词句段的突破口,聚焦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改善“词句段运用”板块教学与学习现状很不理想,提高教师在教法上的灵活性、预见性;缓解学生在学法上的畏惧心理等。
参考文献:
[1] 冉小云.《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科学咨询》[J].2016(9):1.
[2] 徐坚.《与其“名存实亡”,何不“铤而走险”》.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J].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