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 天津 300270
摘要: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审美的艺术。音乐新课程标准其核心理念: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音乐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特点展现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其关键是教师
关键词:学科特点、展现教学、艺术魅力、音乐教师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能直接、深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学独特的媒介传递方式,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课堂“以情感人、以乐育人”这一核心要素,让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在师生学习探索音乐的过程中绽放。
一、唱歌教学--放飞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情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媒介,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的动力。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课《彩色的中国》唱歌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地是小河……”。教师引领学生对歌词深情的朗读,唤起学生对美丽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与憧憬。教师用心、用情、精准的教材音乐分析,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与情感共鸣:“通过聆听与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与歌词的意境美。“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使旋律增加了流动感,这种音乐表现的作用重点是一个情字,他突出了少年儿童的好动好奇善于遐想的特点。轻轻打开地图册和看到了彩色的中国,意味着爱的独特,透过爱的独特,又展现了少年的内心世界,不仅真爱地图册,更珍爱图中的祖国,课堂巧妙穿插的教材分析环节,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唱歌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教师高水平的范唱、范奏与引领会激发学生美的体验与学习热情,通过创设学生参与体验、实践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欣赏、演唱、演奏、表现、相互交流等多种的音乐学习体验中,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理解与升华,让学生在深情欢快的歌声中放飞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教学--领悟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现情感的艺术,音乐具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空间,让人体验浓重深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对音乐的处理与情感的把握力争做到准确到位,细致入微,深情并茂,以情动人。我们说:“教师的责任是激发与唤醒”、“教学相长”,通过课堂欣赏教学,使学生即学到音乐知识,又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师生情感的互动交流在音乐学习中得以唤醒、优化、提升。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一课音乐欣赏课《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
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有一大段器乐间奏曲,它把情绪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己鲜明的形象及个性,而且为最后的齐唱部分做好了转调准备,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构成音乐要素(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的剖析、分析、比较,以及对音乐家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欣赏内容的形式、风格特点的启发式的讲解,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含与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与乐学情感,拓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理解、对比、及师生共同参与表现等不同教学形式,使学生感悟音乐、领悟欣赏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三、 器乐教学--创新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音乐创作、表演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有效主动参与表演,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学习音乐最好的方法是掌握一件乐器”,因为学习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亲身参与体验表演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第二课时为音乐综合教学,课题是根据歌曲改编的电子音乐《拉库卡拉查》,电子音乐《拉库卡拉查》为四四拍,其结构组成为变奏曲式:“引子---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课堂教学中利用打击乐器、竖笛演奏等突破难点、解决重点,采用竖笛集体演奏乐曲的主题旋律,采用打击乐表现乐曲各段不同的节拍节奏变化,教学中我做到学生人手一只竖笛、一件打击乐器,在全班能用竖笛演奏主题旋律的基础上,我将学生按座位分为四组,每组有一名同学主奏非洲鼓,其余同学演奏沙锤、铃鼓、三角铁、撞铃等不同的打击乐器,组成了一个“班级打击乐团”,通过竖笛及打击乐器的演奏参与,使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乐曲主题旋律的掌握”、“歌曲四三拍与乐曲四四拍的区分”、“变奏曲式的辨别与把握”)顺利解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学生对变奏曲式音乐的体验与理解得以加深;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等教学目标在竖笛及打击乐器的参与演奏之中得以实现。
音乐教师要善于“瞪大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点赞表扬。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点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我本人二十多年“器乐进课堂的实验研究与教学”,从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了音乐学习实践的机会与音乐展示的舞台,我校“千余名同学参加的中音直笛乐团演奏”,为校园艺术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器乐教学创新了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艺术魅力。
总之,音乐教师要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善于营造音乐课堂良好的育人氛围,引领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增进知识提高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以美育人的光荣使命”激励着音乐教师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学无止境、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历: 刘明春音乐高级教师,天津滨海新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国声乐学会理事。首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合唱团及套笛乐团荣登中央电视台;荣获全国名校常态课教学评比一等奖;公开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多次应邀赴云南、沈阳、深圳、珠海、北京、广西、重庆、内蒙等地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