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彦华
保定市易县实验初级中学 074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初中生面临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科目,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及时发现、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外在或内在原因而经历青春期的各种烦恼,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巧妙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走出心理困境,获得心理的健全和人格的完善。
一、深挖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环节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善于从教材中寻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1]。比如:“做情绪情感的主人”“青春时光”“友谊的天空”等单元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在具体讲授环节善于立足教材,寻找契合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巧妙渗透。通常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利用案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材内容的可信度,如:针对“友谊的天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尝试在生活中积极结交新朋友;针对“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网上交友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网上交友的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交友观与积极的心理状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
二、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深刻认知所学内容。初中生尚未真正踏入社会,生活经验相对欠缺,针对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很难产生深刻的体会或理解。鉴于此,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思考,获得心智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提高心理品质,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2]。
以“法律伴我们成长”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课堂小法庭”的活动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被告、原告、法官、陪审团,并为各组提供不同的案例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情境的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被告和原告需要结合材料提取、阐述证据,陪审团则应该认真听完且发表建议,最后由法官予以判决。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深刻记忆相关法律知识,锻炼思辨能力,增强道德素质与法治意识,还能树立自信心。
三、联系时事
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就是时事,这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联系时事,在时事的剖析环节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热点新闻的同时,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四川森林火灾的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可贵进行探究,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明确自己生命中的使命,培养热爱生活、感激生活的情怀。通过视频的观看,有些学生认为“生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学生认为“致敬每位消防战士,没有他们后果会不堪设想”。可以说,利用时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短暂、不可逆和独特的等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结合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极具现实意义,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际上,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忽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注重理论结合生活,善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正向引导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观念[3]。以“做更好的自己”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坚持的事情,如坚持爱好、坚持阅读、坚持锻炼等,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坚持做这些事情的收获和动力,进而知晓坚强意志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理解坚强意志对生活和学习的作用,自觉磨练意志,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心理的健康成长,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结束语:
综上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挖教材、创设情境、联系时事、结合生活等手段来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远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2):228.
[2] 侯方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2020(14):219.
[3]杨爱萍.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