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27)
【摘要】在科学单元复习课堂中引入了概念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使之成为一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学生建构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结合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复习课提供参考。
【关键词】:概念图 复习效率 科学探究
一、研究的意义
在平时单元复习时,很多教师是按照教材目录将各个章节的知识进行罗列或将知识进行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的复习形式不仅效率低、容易遗忘,而且学生缺乏复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一些低认知简单的无效的重复,机械训练,答案是唯一的,解题策略单一,学生只是埋头解题。一堂复习课成为低效或无效的“走马观花”式的逛街场。
利用概念图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联系中找关联、找对比,从图中找出存在问题,对于掌握的知识可以跳过,这样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在科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构建概念图要有充实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正是从大量的笔记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要构建概念图关键是教师培训好,学生做好笔记。做好笔记的优势是:一是学生可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和自己的缺漏,将所有的笔记浓缩在一张可视化的图形结构中,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增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二是节省时间。学生在复习时只需强记其中的关键词,而无需记忆大段文字,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而且还可以建立关键词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独立的知识建构。
1.概念图在新课预习中的应用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学生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自觉性都不是很好,能完成家庭作业已经很不错了,要去主动预习的同学少之又少。笔者在所任教年级中选择四个平行班中进行了利用概念图预习的试验。
九上第一章为例:该节是学习物质的酸碱性,这节内容对学习化学重点知识——酸碱盐是起到铺垫作用的。因此笔者认为这节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这节课上教师要演示的实验也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用概念图预习的两个班,只有少部分学生回去看了下书,而大部分学生并没去看,看的学生也是匆匆一阅,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另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一起用概念图进行了预习。先师生一起在白纸的中央以一个常用的习惯的图像(例如一个太阳或一朵云等)为中央主题,在绘制草稿图形时能让大脑一下子进入快速思考的步骤,此动作会接着产生一系列的学习步骤。至于之后要修改中央主题图案,就随学生自己高兴去做。画上一朵云后,在云朵中央用一个词的形式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 “酸碱性”,随后请学生快速阅读下书本上的内容大致确定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几个部分,从而从云朵中央向外画上几条曲线作为几个主要分支,在主要分支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小的分支。圈选出每一分支的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的线上。当该主要分支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因为是预习,所以可能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该节内容后,课后再做补充和修改。
2.概念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的应用
学习心理学指出,初中学生能持续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大约20分钟。因此,听课过程中学生走神是很正常的现象。为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因学生走神而听遗漏的知识点,。尝试了运用概念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听课。
如九下的第二章的第二节是生态系统,这节在生物中是比较重要的,是在第一节介绍了种群和群落后继续深入的。因此在一边引入新课的同时一边先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先构划一个概念图的框架。因为这一节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深入的,而且与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也紧密相连,再设计思维导图时也将种群、群落和光合作用这些知识点加以串联复习。先是预设框架所以中间有些部分可以先隐去,随着新课的展开,让学生逐步来补充完整。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根据教师讲授的新课内容将这张思维导图逐渐完善。补充完整之后还可以,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的建议,在不同知识点上作上标记,如:“重点”、 “已复习”、“还可课外拓展”等等,便于今后的复习,某学生学习之后将图1完善到图2。
.png)
3.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订复习计划。
以前很多同学都做过复习计划,但一般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清楚的流程,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画出来,得到清晰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个图就能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
4.用概念图进行专题复习
对学生来讲,在专题复习课前的自主复习是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复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听复习课的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生没有用概念图之前,学生的自主复习实际上是浏览,这对于科学的学习作用很小,反而浪费了时间。而采用概念图,学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联系起来,找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知识薄弱点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听复习课的时候就能极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对自己预习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对问题的理解能更透彻,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概念图的引入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定律了,而是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图形了。我们还可以挑选出一些好的优秀的概念图,在教室里或年级的走廊上展示出来,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墙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笔者试着让学生将第一章的光学部分的知识用概念图的形式整理和复习。具体的做法是:先鼓励学生不看书或笔记先将该部分的知识回忆一下,然后再脑子里先初步构思一下概念图的大致框架,将框架在白纸上画下来,再将知识点逐一填补上去。基本成型以后再翻开书本对照将记忆错误的或遗漏的部分赶紧订正或补上,并对这些部分作上记号,特别强调一下。如图3-图4就是学生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将光学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小结。
5.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复习课是学生复习的核心环节,上课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每节课花三十分钟来做边讨论、边共同完成一张概念图,剩下的十五分钟来复习画概念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浪费了时间,其实这就是高效劳动,因为做概念图的三十分钟里学生知道了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有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需复习自己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对于掌握的知识可以跳过。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运用概念图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思考创作,而且极大调动每个同学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应用后的效果
概念图在课堂中的引入受到了学生们学生的欢迎,概念图在画画写写的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觉得学习知识不再是无聊加无趣的事情了而是丰富生动的,即动手又动脑完成后还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此笔者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概念图的应用之后,对班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概念图这一形式还是接受和喜爱的,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使用概念图进行学习的感受时,出现了兴奋、自豪、喜欢应用、会复习了、突现个性等词。从学生考试的成绩上也有很大的体现,从上学期末成绩分析,实验班高分段高出平行班18%左右,不及格的人数少6-7人。特别是部分学生使用了概念图后不仅引起了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起了学习是自信心。
三、还需进一步反思、探讨的问题
1.概念图仅仅只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更适合视觉性和动觉性的学生,而有些学生一向来就对画图之类的很厌恶懒得动手的,可能概念图的出现反而让他们觉得增添了一种负担。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既不求成要一步步循序渐进,因生而异的采用这种思维形式。
2.概念图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代替所有教法。像我们科学课动手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写写画画,更重要的还是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动手实验效果会更理想。
3.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和学生一样仅止步于纸上写和画的层面,我们还应该学会用电脑来制作更直观更美观的概念图。用一些我们常用的WORD等工具可能做出来的效果比较局限,我们还应多学习些专业的制作软件,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丁连红.知识图谱复杂网络特性的实证研究与分析[J].物理学报??2019.12?
[2]陈延瑞.概念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7
[3]朱新会.基于概念图的概念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