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背景下怎样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 袁文炫
[导读] 为了有效助力学生的居家学习,改善学生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袁文炫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万寿桥小学  443000
        摘要:为了有效助力学生的居家学习,改善学生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结合这几个月的线上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项策略,借着今天这次云端教研活动,由我来代表实小北山科学组来详细说一说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居家学习;实证意识和能力;科学课堂;趣味
        持续了近四个月的居家学习,这种新颖的隔着屏幕的线上教学方式,起初还是让学生们获得了满格的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伴随着部分学生家长的复工复产,再加上部分学生的自律性不强,现如今的线上学习,让很多学生都只是疲于应付。特别是科学课的线上教学,很多学生由于无法参与到真正的科学探究之中,使之学习的兴趣大幅下降。因而要想保证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顺应他们的认知需要和认知兴趣,精心设计、积极引导他们获得多元发展,让科学课成为学生喜欢的、具体鲜活的、充满趣味的发展平台。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就如一台戏,导入就是这台戏的序幕。由于我们的线上教学时间每节课都只有30分钟,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学生最大化的实现有效学习呢?如果巧妙地设计好开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线下教学时,我们老师大多会采用变个小魔术或是教师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线上教学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开场则会调整为猜谜语或是观看一段小微课来导入。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仰望天空》和《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两节课时,在导入环节中,我均采用了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通过一两则并不难猜的谜语,让学习的内容趣味化、让科学的概念生活化,才能让学习的效果明显化。
        二、操作实验,让学生探究,保持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科学课学习的核心环节就是探究。但是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学生分散在家学习,不能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科学探究。因此,要搞好线上科学教学,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本册书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优化科学探究和概念教学,对本学期学生需要掌握的书中的重点实验,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合适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在家长的协助下去进行探究,持续保持探究的兴趣。
        三、各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深化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独特性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科学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是不会主动去关注和了解的。科学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的教学逐年增长。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要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探究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开展品味科学的盛宴:
        1.开胃菜:用好课前等待时间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尝试:
        低年段以看科学动画片为主:《昆虫小世界》《小猪佩奇》这些动画片具有时间短、科学性强、娱乐性的特点。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与当堂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每周五的上午早早的就进入直播间等待上课。
        中年段以科学小实验视频为主:到了中年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科学实验,我们就从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入手,(视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课前播放一些和本册内容相关联的科学小视频,并鼓励孩子们在家积极动手开展实验。


        高年段以课前互动为主:高年段的科学课主要在进行前一课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利用连麦回答加分、每周优秀学生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2.主菜:选择好课中实验视频
        主食为我们提供了大部分的卡路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像我们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活动一样。
        (1)展示学生科学实验视频
        我校教师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对下册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一次梳理,勾选将一些适合学生在家自己操作的实验,这些实验被列为必做实验。上课前一天,科学老师会在班级群里进行通知,第二天上课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面向高段同学招募“科学小达人”鼓励他们将自己在家做的实验录制成小视频,教师选取优秀的视频在上课时进行播放。“今天你上榜了吗?”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教学环节。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由于实验器材的受限,有些实验孩子们在家无法完成,我校科学老师们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利用钉钉平台的直播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
        (3) 精心筛选网络视频
        还有一些实验操作是学生和教师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家里进行操作的,老师们进行筛选上课的视频,要求视频清晰,简短,必要时可以进行剪辑。
        3.饭后甜点:课后的作业要精选
        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的有力手段,也是现阶段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内知识的延伸。而科学教育大多来源自生活,且为生活服务也一直在被强调着。
        (1)设计阅读型作业,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联系自然和科技的实例,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的的书籍和网络进行阅读,展示的形式主要有,读书卡、海报等。
        (2)设计操作类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不仅要做到与生活对接,更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作业,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视角、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规律,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3)设计观测类作业,将知识延伸到生活。
        在实验梳理中我们发现很多的观测活动在课内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课后进行与否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一些便于操作的观测类作业成了我校网课作业的选择之一。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一天的垃圾》一课时,老师会插播一段小视频,向学生展示“垃圾的危害”。如果这个内容只是靠教师的一味讲授,学生是很难听进去的,可利用小视频呈现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生动的画面、诙谐的配音,学生也更有兴趣去了解到垃圾对人类的真实危害,从而帮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四、验证总结,让学生应用,延伸学习兴趣。
        总结新课,应用新知是线下教学的关键环节,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多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当然,这也是现阶段的线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认识再总结出各种现象的本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和思考,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使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应用。
        总之,线上科学课教学虽然教学方式有别于线下科学课教学,但是我们期望达成的教学效果却是相同的。只要教师成功的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特点,去正确引导,遵循科学课的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他们真正爱上科学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