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郑小丹
[导读]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郑小丹
        吴川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500
1.导学案的涵义和作用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1]
        导学案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在主体和使用对象上有侧重,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2],有三项内容(学什么、怎么学、不会怎么办),是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学习导图,可以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做到先学后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2.导学案的运用实况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相较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言,高效导学案它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会了没有等学习核心结构设计了一个流程,具有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采用“导学案”教学,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因为生源问题,我校学生入学成绩低,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于学什么主要取决于教师教什么,而非我要学什么、怎么去学。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了改变教师“教教案”的传统教学方式,我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倡导“先学后教”。导学案推行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所改变,因为导学案多数在课前发下去,学生先行预习,完成相关的课前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并解决难点,一下子课堂内容充实而不拖沓,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小幅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老师认为导学案跟以前的教案没有太大的区别,上课完全跟着导学案来走,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不少老师就认为区别在于发给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在课前完成,那么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时候甚至可以节省让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如此一来课堂效率确实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然而这样的效率提高并没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变得更高效。


3.高效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也能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那么,该怎样去设计一份高效的导学案?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高效导学案:
        (1)教师要明确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我们要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从各个年级的语文备课组开始强抓集体备课,保证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能集众人之智慧,定高效导学案的设计方向。同时,也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对等,教师们每一节课都集体备课也比较困难,所以各级语文老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每个学习单元的导学案的设计方向之后,各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合适的高效导学案,最后再由备课组长负责对各位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评价把关。
        (2)设计导学案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大而空,或者没有学习目标,既可能导致课堂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容易让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学习方向。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又要兼顾文化传承的任务,凸显语文味。
        (3)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要精简。“一课一得”,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问题设计不宜过多,尤其是探究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太多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课堂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因为问题太多而导致课堂上没办法引导学生做深入解读,尤其是问题探究部分,如果题目设计过多,走马观花,难以起到探究的作用。另外,导学案问题设置过多,还容易让导学案变为练习卷,让学生陷入练习的误区,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之感。
        (4)导学案的运用要合理。导学案一般要用在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后反思和学生的学后反思)。[4]
        (5)教师的自身素养的提升。每个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首先要深入了解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延伸教材,扩充学生知识面。并且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教学预设,万一课堂上学生表现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机械性操作导学案。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效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前提。但是在实施之初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并通过集体的智慧尽心竭力地编好、用好每一份导学案,定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导学案的编写更要求灵活,既要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又要体现其人文性。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导学案也要做到灵活,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思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5081894-5309775.html
[2]《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31-33页-张海晨、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121页-张海晨、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4]《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张亚国-《考试周刊》-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