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珑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摘要:鹿兆鹏是《白鹿原》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作为一个党员他尽职尽责,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另一方面在很多事情中他的做法令人心寒。往往在同一件事中,他都是既有令人拍手叫好的一面又有令人不满的一面。他的身上充满了太多的争议,喜爱他的人称赞他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英雄,恨他的人说他是令人痛恨的小人。他究竟是革命斗士,还是无情无义之人,似乎难以定夺。本文将从文中的具体情节出发,分析鹿兆鹏人格当中的两面性,揭示这一争议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鹿兆鹏、双重人格、革命斗士、没有人性的机器
茅盾文学奖对于陈忠实作品《白鹿原》的评价是“厚重”。的确,作品讲述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其中塑造了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例如一身正气的白嘉轩、关中大儒冷先生、浪子回头的黑娃等等。而若要说书中哪一个人物是最受争议的,那必定非鹿兆鹏莫属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共产党员”“一个没有人性的机器”……人们对于鹿兆鹏的评价似乎都是两极分化的,在他的身上,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争议,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完全的错。
一、双重人格之崇高的革命斗士
鹿兆鹏是书中作者主要叙述的共产党革命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行动派,还是一个有着很强领导能力的组织者。他的形象代表了当时为革命现身的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一)优秀的革命行动派
鹿兆鹏拥有很强的行动能力,能够很好的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种任务。他先是发动黑娃与自己和韩裁缝一起烧掉了白鹿原反动驻军的粮仓,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随后又在白鹿村祠堂前的戏楼上审判了贪污征粮的白鹿仓总乡约田福贤,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为共产党日后革命运动的开展赢得了民心。紧接着又冷静识破国民党特务的突袭,保证了共产党教员们的安全。后来鹿兆鹏又先后在党的工作中担任多项职务,在各种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成功策反黑娃,解放兹水县。他先是机智的利用自己从前和黑娃开的玩笑通过检查,随后又坦率的邀请黑娃起义,这体现了他看人看得足够透彻,相信黑娃能够帮助他。鹿兆鹏在很多行动中都体现了出色的行动能力,这是他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最重要的原因。
可靠的革命领导者
鹿兆鹏不仅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慧眼识人,能够发现身边那些有着革命潜质的人并把他们吸收进入共产党,为共产党增添了许多优秀的同志;而是有着很强的工作领导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冷静判断形势,领导众人。慧眼识人方面的代表是黑娃和白灵。一开始时,在黑娃因将田小娥带回家而不受村里人待见时,是鹿兆鹏首先看到了黑娃身上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潜质,于是他先是发动黑娃和他以及韩裁缝一起烧掉白鹿原驻军的粮仓,随后又鼓励黑娃去参加“农讲所”,在那里黑娃接受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革命教育,也在黑娃心中埋下了“在原上刮一起风搅雪”的思想。这体现了鹿兆鹏最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有发现身边人潜质的眼光和优秀的发动群众的能力,不但发现了黑娃身上的潜质,而且成功帮助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也成为了日后能够顺利解放兹水县的重要原因。而白灵的情况则更为特殊,期初她加入了国民党,后来因为看不惯国民党残害同志而转而加入共产党。她是在鹿兆鹏的帮助下加入共产党,在鹿兆鹏的帮助下完成入党宣誓,也是在鹿兆鹏的领导下完成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鹿兆鹏的提拔,黑娃和白灵就无法加入共产党。
(3)永不言弃的革命斗士
鹿兆鹏的身上还体现了共产党员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在那个艰苦的革命年代,国共激烈对抗,党外双方在军事上交锋,党内则出现了很多告密的叛徒,使得革命进程异常艰难,因此失败是经常的事。但是每一次失败以后鹿兆鹏从不会觉得灰心丧气,而是想着去发动更多是群众,卷土重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就是他两次邀请“大拇指”芒娃和二拇指黑娃加入共产党。其中一次是鹿兆鹏主动找到黑娃和大拇指,假托“入伙”之意,实则是希望将他们吸纳入红军,但被大拇指拒绝。半年以后,鹿兆鹏跟随一支红军攻打西安失败后,碰巧又被“大拇指”抓上山,黑娃再次接待了鹿兆鹏并请人为他疗伤,此时“大拇指”询问鹿兆鹏没有了军队怎么办,鹿兆鹏说:“我得再去弄出一个军来”。这体现了在鹿兆鹏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是不会被现实的困难所击垮的,自己宁愿为了信仰而奋斗终身,也绝不会打退堂鼓。
二、双重人格之缺乏人性的机器
虽然鹿兆鹏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表现非常优秀,但是大家却很难把他理解成一个正面人物,因为在大量人情世故和伦理道义的处理中,鹿兆鹏都没有做好,这也是他极富争议的原因。
(一)对待黑娃:忘恩负义的朋友
书中陈忠实着重叙述的,就是鹿兆鹏与黑娃之间的关系。在鹿兆鹏革命前期,曾两次邀请当时是土匪“二拇指”的黑娃入伙,黑娃虽然有想过,但是又放不下“大拇指”对自己的恩情,于是没有下山,但是黑娃对他说“啥时候需要用兄弟,随时开口”,从这里可以看出黑娃心中对于鹿兆鹏非常尊敬,愿意时时刻刻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对于鹿兆鹏,黑娃始终是非常讲义气的。但是鹿兆鹏对于黑娃的态度却始终是邀请他加入共产党,别再当土匪,全然没有考虑黑娃的感受。固然他和黑娃是发小,两人感情深厚,但是黑娃和“大拇指”更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对于讲义气的黑娃来说这是非常难以抉择的。令一个值得说道的情节是在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当时鹿兆鹏的身份是八路军第十五师联络科长,而黑娃的身份是隶属于反动政权的炮营的营长,这时两人其实是对立的关系。但是鹿兆鹏伪装成反动政权的少校,进入军营与黑娃见面,黑娃不但没有抓鹿兆鹏还与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说明在黑娃心中,义气和友谊大于双方的政治立场。随后鹿兆鹏向黑娃提出起义,黑娃一下就答应了,并协助鹿兆鹏成功策动保安团,顺利解放兹水县。紧接着就出现了全书最受争议的一幕,兹水县解放仅仅半年后,黑娃就被人抓进监狱,既没有说原因也没有说是谁要抓他的,黑娃就这样作为兹水县起义的带头人莫民奇妙的被人抓了起来。作者在书中写到:“起义的仪式是第二天午时举行的,他(黑娃)的炮营打响了起义的礼炮。鹿兆鹏没有参加那个激动人心的起义,他把一切安排妥当,于黎明时分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就回城里去了,说是师部的工作更加紧迫。听说兆鹏回到西安只呆了两天,又随着部队一路朝西打去,一直追打到新疆。他没有给他来信,也没有捎过一句话,现在他在哪里,活着还是死了,都搞不清,据说扶眉战役,伤亡很大。如果能搞清兆鹏的下落,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可见此时只要兆鹏出现,就能够顺利解救黑娃,能够救他一命,但是兆鹏心中只想着继续革命,赶走敌人的大事,却忘记了解救黑娃这件小事。随后在黑娃被判处死刑以后,其妻子高玉凤带领着儿子去见他,黑娃说:“你要去寻兆鹏。你寻不着,你死了的话,由儿子接着寻。”可见黑娃在临死的时候依然鹿兆鹏能够替他说明情况,哪怕不能救他一命,也希望能够还给他一个清白的名声,但是鹿兆鹏依然没有做到。毫无疑问,在解放兹水县的事件中,黑娃起了关键作用,没有黑娃兹水县就很难能够如此顺利地解放,但是在黑娃受人诬陷的关键时刻,鹿兆鹏却没有出现,这多少显得有点忘恩负义。
可是兆鹏并不是去游山玩水或是做自己个人的私事,而是继续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努力奋斗,这就将鹿兆鹏这个人身上的矛盾所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一方面为了革命能够不惜个人安危勇往直前,是一个崇高的革命斗士;另一方面又在对待一些人情世故的问题上不能够很好的处理,甚至在帮了自己大忙的黑娃在面临生死的时刻也没能回来救他,使得黑娃含冤而死,不得不让人痛心。可以说黑娃一生于鹿兆鹏两肋插刀,但是兆鹏却辜负了黑娃对他的信任。
(二)对待弟弟鹿兆海:虚伪自私的兄长
在《白鹿原》中,鹿兆鹏、鹿兆海和白灵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同时这也是鹿兆鹏有一个受人抨击的点。鹿兆海和白灵两人青梅竹马,从小就互生好感。但是因为二人的革命理想不同,加入了不同的政党,其中白灵先是加入国民党后来转而加入共产党,而鹿兆海则相反,先加入共产党后来加入国民党。而鹿兆鹏则是始终坚定的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但是虽然白灵和鹿兆海在政治立场上有着巨大的分歧,但是两人毕竟从小青梅竹马,谁也无法完全放下对方,这一点鹿兆鹏也很清楚,因此他与白灵的结合颇受争议。而在鹿兆鹏与白灵从朋友关系转到同事关系再转到夫妻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鹿兆鹏人格的复杂性。首先,白灵是在鹿兆鹏的帮助下加入共产党的,这是鹿兆鹏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随着与白灵在工作中的接触不断增多,鹿兆鹏心中逐渐对白灵有了好感,这一点从党组织安排两人扮演假夫妻的情节可以看出。当时在鹿兆鹏得知自己要与白灵扮演假夫妻的时候,他的脸上罕见的显示出尴尬和局促,甚至有些难堪。这说明鹿兆鹏在心中已经喜欢上的白灵,才会觉得害羞,否则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工作关系,那应该为能够和一个老熟人一起面对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感到幸运。随后随着两人接触进一步增多,两人之间的好感也不断增加,最终“假戏真做”,成了真夫妻,这也是鹿兆鹏颇受争议的点。首先从婚姻关系上来看,白灵是独身,找人结婚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鹿兆鹏本身已经和冷先生的女儿冷秋月结婚,是一个有妇之夫了,如此违背伦理道德之事自然是不应该,再结合他之前对于其原配妻子的冷淡和不负责(这点后面会分析),鹿兆鹏,这样一个原先标榜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的进步青年,反而在实际婚姻中显得有些不道德。其次,从自己与鹿兆海的兄弟关系看,白灵在鹿兆海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当两人因为政治立场的问题吵架时,鹿兆海就曾经对白灵发誓说他此生非白灵不娶,还说:“你嫁了人我就发誓再不娶妻”。鹿兆海对于白灵一往情深,而鹿兆鹏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一个痴情种,再加上他此前也曾经在心中告诉自己:“白灵是自己的弟媳,自己不可以对她想入非非”,可是鹿兆鹏最终没有约束住自己,还是和白灵在一起了。这其中固然有白灵热情勇敢的性格和两人共同的信仰的原因,但是站在鹿兆海的角度来分析,鹿兆鹏的做法实在是太绝情了。而三人之间的关系的后续发展同样颇有戏剧性。由于工作转移的需要,白灵要转移到城外的根据地去,此时需要一个人将白灵顺利转移出城,而鹿兆鹏想到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式自己的亲弟弟鹿兆海,因此他决定委托鹿兆海护送白灵出城,这一举动再一次体现出了鹿兆鹏革命理想主义斗士的特征——为了革命的成功可以抛下一切,丝毫不顾及鹿兆海的感受,也不顾及白灵和鹿兆海见面时的尴尬,甚至不惜牺牲两人的兄弟情感,只要有利于实现心中的理想,任何东西都可以抛开不顾。其中更为讽刺的是,在拜托鹿兆海时,鹿兆鹏说的是:“护送你嫂子出城”,但是却没有告诉他所谓的“嫂子”就是兆海心中最为牵挂的白灵;同时在与白灵交代任务时,鹿兆鹏说的是“有一个西北军官来接你”,也没有说那个人其实就是与她青梅竹马的鹿兆海,这样的举动也使得鹿兆海和白灵在见面时显得异常尴尬。从鹿兆海的角度来说,自己的亲哥哥不仅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结了婚,而且还用半欺骗的方式让自己帮忙把自己的“嫂子”送出城,这无异于是对自己巨大的羞辱。自己的哥哥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对于白灵的感情,但是为了他自己的理想,他竟然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实现,实在是太过于残忍了。然而从鹿兆鹏的角度来说,白灵的转移迫在眉睫,而有能力将白灵送出城去同时又能够让自己信得过的人,只能是鹿兆海。在当时国共两党激烈对抗的时刻,选择将我方同志交由对方将领护送,不得不见鹿兆鹏的艺高人胆大,再次证明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行动方法,这也再一次体现了他内心复杂的双重人格。而鹿兆海对于鹿兆鹏此举的愤怒,全都表现在了他的言语上,他说:“从今往后,我没有哥了,鹿兆鹏不配给我当哥”。由此可见鹿兆鹏此举对于鹿兆海所产生的伤害。
(三)对待父亲鹿子霖和妻子冷秋月:不孝的儿子和不负责任的丈夫
除了在对待自己的亲弟弟鹿兆海上的不妥,鹿兆鹏对于自己的其他家里人同样不够好。首先是对于父亲鹿子霖,鹿兆鹏就没有尽到孝道。首先是在农协斗争田福贤的时候,鹿子霖作为九个乡约之一,一同被拉上台批斗,陈忠实在书中写到:“还有一个更富刺激的因素,就是白鹿村的鹿子霖将同时被推到台上去,共产党儿子斗老子,真个是睁眼不认六亲啦”。从正义的立场上看,鹿兆鹏这样“大义灭亲”的行为当然是好,体现了共产党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的立场。但是如果从鹿子霖的角度来说,自己是最爱惜面子的人,结果却在全村人被自己的儿子批评,着实令人心寒。此后,由于鹿子霖进入保障所工作而鹿兆鹏则在外参加革命工作,两人几乎不见面,鹿兆鹏就算回白鹿原也不会回家住而是去朱先生的书院休息,而鹿子霖也早就习惯了没有鹿兆鹏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早就不认我这个老子了”。但是既使这样,鹿兆鹏依然给鹿子霖带来了苦难。他后来被本县的特务抓了起来,理由是他有一个共匪儿子,要他交出鹿兆鹏的底细才肯放他,可是鹿子霖根本不知道任何与鹿兆鹏有关的消息。可怜鹿子霖,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不能再跟前尽孝就算了,还害得他自己也受了牢狱之苦。另外,在鹿兆鹏率人解放兹水县以后,他也没有回家看一眼多年未见的爹妈,而是很快的又转入下一步的工作,对于其父母来说,鹿兆鹏的行为真可谓是不孝了。无论你理想有多么远大,工作有多么繁忙,都不能成为你不去探望生你养你的父母的理由。除此之外,鹿兆鹏对于自己的原配妻子也是极不负责任。鹿兆鹏是一个向往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的人,他对于父亲鹿子霖私下与冷先生协议,为自己和冷秋月所定下的婚姻非常不满意,但是他表达对于这桩自己不满意的婚姻的做法并不是严词拒绝,而是采用了更加无情的做法。新婚之夜,他和冷秋月发生了关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和妻子一起住过,哪怕是在村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他也是住在学校公寓,坚决不会家里住,逼得父亲鹿子霖和爷爷鹿泰恒亲自到学校去求他回家。后来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鹿兆鹏走南闯北,从未回家与家人见面,更是让自己的妻子活得像个守活寡的寡妇。更令人不解的是,鹿兆鹏竟然在明明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冷秋月这样一位妻子的情况下,还和白灵结婚,形成了类似“重婚”的情况,这是对自己的原配妻子的极不尊敬。而相比之下,冷秋月则是恪守妇人之道,始终再见服侍公婆,织衣务农,冷秋月这个思想保守的旧式妇女和鹿兆鹏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进步青年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可怜冷秋月也因为长期孤独寂寞,失了心智,最终发疯,对此,鹿兆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在鹿兆鹏革命前期煽动农民闹事被田福贤抓走了时候,是他的老丈人冷先生散尽家财请求田福贤帮忙打通关系才把他就出来,而冷先生唯一想要的回报就是鹿兆鹏能“给女人个娃娃”,但是鹿兆鹏却双手抱住脑袋,说:“我能豁出命,可背不起他们救命的债”,可见鹿兆鹏是铁了心不认这桩婚姻,哪怕是牺牲生命。
三、总结
究竟是革命斗士还是阴险小人,究竟是党性的天使还是人性的魔鬼,也许对于鹿兆鹏,我们永远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他的一生既是不断奋斗是一生,也是不断辜负的一生;既是令人敬佩的一生,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一生。从作家叙述的角度来说,鹿兆鹏这个人物的两面性差距非常大,或许陈忠实老人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人,世间所有的人都不可以一概而论,因为人性终究是复杂的。这一点在其他人物的身上也有体现,例如白嘉轩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但是也有背着鹿子霖偷偷换地的行为;田小娥虽然作为一个女人有失贞洁,但是也体现了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悲惨命运。或许充满争议的人物也是小说构造的一部分,因为那才是最真实的《白鹿原》。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
[2]浅论《白鹿原》中黑娃的转变[J].赵丛浩.长城.2012(04)
[3]《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J].黄定威.青春岁月.2012(24)
[4]白鹿原上的女性之殇——浅析白鹿原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高岚.文教资料.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