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使命感的幸福教育者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康学锋
[导读]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部纪录片《先生南怀瑾》。
        康学锋
        广东省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  528225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部纪录片《先生南怀瑾》。南怀瑾先生在远离自己的故土半个世纪后,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让人感动的是,在四处飘荡大半辈子,为祖国的经典文化的传播尽心尽力,最终回到故土还不忘也把自己最后宝贵时光用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教育上。在纪录片中所说的一段话让我不禁热泪盈眶:“中国的教育家,儒释道的文化,做老师的心思是培养圣贤的人。对于自己的国家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的演变却还弄不清……”说到这里,这位90多岁的老人家忍不住落下了热泪,瞬时我内心很挣扎,意识到自己很久都没有这样熟悉而又让人精神奋发的使命感了,在繁忙的各项教学工作中,似乎忽视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担当的重任。
        目前我们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尚浅薄,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对与错,没有将教师职业视为一项人文传播的事业。在纪录片中,南怀瑾先生的弟子提到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讲课时,总是充满了敬意与疼惜。他们敬的不仅仅是这位文化传承者的无私与伟大,更多的是他忘我,舍我的精神。这是一位以“忘掉身体、忘掉自己”为养生的文化传播者,是一位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贡献给天下的伟大教育家!所以南怀瑾先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什么呢?他的幸福来源于看到祖国的经典文化得到了传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把老祖先的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下来了,铭记于心。而我也问自己,我的幸福是什么?我现在是幸福的吗?有人说我们很幸福,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可是为什么自己也总是会难免惆怅呢?
        在这繁重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得被忙碌混淆了视线,蒙蔽了双眼,从而忽略了教育工作中点点的闪光之处,幸福之刻,从而错失了对学生决定性的教导,该如何去发现并实现,更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一、核心素养落实的使命
        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们梦想所有的学生成绩突出、乖巧。这里有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例子:教了一辈子书的李老师,女儿待嫁年龄,有人把当年班上的一个优秀学生介绍给她女儿。这个孩子原来读书的时候,成绩优异,乖巧听话,从来不调皮捣蛋,当学生的确是不可挑剔。可是,让他来做女婿,李老师倒真的不愿意:因为这个曾经的乖学生事业虽然成功,但是看起来外表肥硕,性格古板无趣,一点魅力都没有,想着女儿绝对不愿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这故事而生发出的教育问题久久不能释怀,试问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和选择女婿的标准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
        当我们的目光集聚于学生的成绩、守纪律,我们就很轻易地忽略了他们的健康、品行、性格、情趣等品质,我们对孩子行走坐卧的不良姿势视而不见,对孩子日渐加厚的近视镜片司空见惯,把孩子的沉默寡言看成是稳重,把孩子的冷漠无趣说成是乖巧。但是,当我们苦心调教出来的“好孩子”想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坚决地将他拒之门外,似乎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真切明白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真正意义,教育中健康、品行、性格、情趣等品质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一个学生的好成绩并不等于他的成功,但培养了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性格完善、情趣高雅、道德高尚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使命。
二、育人需静待
        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总是有那么几个让人不省心的学生,久而久之,每次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很难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处理他们制造的麻烦。但是一旦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发现、观察我们总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一回我刚进教室,就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小杰拿着牛奶在四处喷,我走过去一看,垃圾桶旁边到处是乳白色的一片。

我忍着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把垃圾倒了,记住这是罚你去倒垃圾!”眼看上课铃已经响了好一会了,他还是没有回来,越是等待越是恼怒,于是我气冲冲地往厕所方向快步走去,远远地只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抱着教室垃圾桶在笼头下冲洗。原来他是看垃圾桶脏了,正在用心地清洗,顿时我的怒气一下转为了欣慰。我想我们有时候真的是太心急了,记得身边这么美好一幕都差点错过了。
        新闻上我们总能看我们的学生会心存怨恨地对自己的老师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这或许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有因必有果,工作上,我们难免会以认真负责为由来情绪化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尤其是面对屡次犯错的孩子,容易情绪失控,暴跳如雷,一通劈头盖脸的指责与处罚后,给孩子留下或许是悔过,或许只是仇恨。我还记得我刚刚当老师时,我告诉自己要当一名优雅、温柔、人见人爱的老师。可是一段时间过后,似乎觉得对学生的温柔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温柔?真的是我们的学生吗?不,自己的情绪不管理好,就算不当老师也没法优雅。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说过一句话:什么是特级教师?就是特不着急的教师!
三、师德之善
        班上好动、喜欢惹事的学生总是那几个,无形间同学和老师都会在有意无意的时候给这些学生贴一个“调皮”“不爱学习”等类似的标签。班上的小杰就是这么一个好动的学生,一说到他,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词——捣蛋鬼。所以有时候不熟悉的科任老师问到他,总是惯性似的提醒他们要小心这个孩子的麻烦行径。可是一次连续上完3节课,已经精疲力尽的我坐在讲台边收拾东西,其他同学已经去上体育课了,小杰把他课间餐的牛奶给我打开放到了桌面,并十分贴心地提醒我要马上喝。当时我的眼睛有点湿润,因为在这之前我给他的定义全是坏的,我庆幸我没有让这样的坏标签模糊我的视线,暗自我告诉自己我要给他换一个好的标签,不仅仅是他,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如此。我们会教学生大度,其实自己的示范确是有所偏颇。
        我很相信能量流动的说法,充满善意的正能量若能在班级里流动、浸润着每个孩子,整个群体也会慢慢地友善、温馨起来,如果在我们的师生群里流动的总是批评、指责的能量,孩子们内心也会心生怨恨。魏书生在他的一篇博客上面写道为了防止自己生气,在班上找一个提醒他的学生,每次看他快要生气了就站起来微笑地看着他,这样他就会缓和自己的情绪。学生虽然是我们工作烦恼的源头,但是同时也是我们工作幸福感、存在感的源泉,所以只有在这繁琐的工作中不断地发现美,发现学生的品德美、行为美,甚至向他们学习,我们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只有自己知道。若一个人为独善其身,应该持这样一种态度:要乐于独居,要清寂敬业,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要注重自己的人生修养。如果社会允许你创造某种事业的时候,那就兼善天下,我们要乐于献身、付出、奉献和无求。这样才应该是我们的幸福观,而南怀瑾先生的正是这种忧天下的幸福观,从而才有了他所说的忘掉自己的修身养生观。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书中提到:“我们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社会美好价值的坚守者和弘扬者,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托举中华复兴梦想的重要力量。”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也体现我们教师对祖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祖国未来发展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邱雪华主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
[2]柳斌总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长城出版社.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万玮主编.《班主任兵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5] http://blog.sina.com.cn/u/123201414教育者魏书生的博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