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旭娥
山西省吕梁贺昌中学 033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需要被带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课堂的高效性需要兴趣驱动才能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教师的主导性能被弱化的同时,教学目标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注重兴趣的驱动,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提高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性
初中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都开始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但是初中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有很多学生适应不过来,在一些学科上会出现了兴趣不浓的体现,只能是选择性的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偏科的现象就会出现,这对于学生整体发展是不利的。而且目前网络的影响日益增大,学习的重要性被削弱,学生自主性、自治性变差,学习内容也比以前增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厌学。针对不良现象有必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非常多,常见为任务或问题驱动法,通常采用一个或若干个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二、兴趣驱动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使学生成为内控者是保持积极性的关键
学习是一件复杂的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的可能是后天获得的。有一个研究指出在猜谜语的时候如果告诉一部分学生是非常聪明什么都难不倒你,一部分被告知你不够聪明只能自己想办法才能成功,谜语分为不同难度级别,在选择猜题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被告知非常聪明的孩子选的谜语反而是简单的,而被告知天赋不足的孩子反而选择了难的谜语,通过想办法完成。在这个研究中,被告知先天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努力而不是靠天赋的时候,学生便会成为内控者,由于能够控制的因素是自己的努力,所以最终才能促成了好的结果。心理学上有一种分类,将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内控型往往相信自己,通过控制主导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能力,但是外控型是容易被别人左右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有效的引导学生成为内控者,要让内控型的心态成为学生的稳定心态[1-2]。
(二)增加课本外的实践活动
一些科目例如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性质特点,课外实践可操作性强,要尽可能将课本搬到户外,走进实验室去开展教学。走出教室,可以采取多学科融合设计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勾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人教版七年级《老山界》一文中,要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这个字学生毫不犹豫能回答上来是“难”,但学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让学生在课本外的实践中体会真实的爬山感受,也许会更有帮助,从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更浓。
在人教版数学九年级的《相似性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学中,让学生走到户外亲自测定一些具体的实物,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容易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联系实际,不容易失去兴趣。在关于地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地貌的学习中,可以将学生带到当地地质博物馆等进行研学,增加学生对于课本以外知识的了解,激发求知的欲望。
(三)创设情景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的课堂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虽然比小学强,但是仍然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因此教师要设计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日常所见所闻,一些生活故事以及社会实事,热门话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动漫等进行情境设计,是学生深受吸引自学得参与课堂,久而久之觉得自己的课堂不再乏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可以结合学校劳动基地的植物生长情况实例进行导入,学生亲身经历过躬耕劳作,见证了植物的生长环节,更容易进入课堂,激起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
(四)教师提高自身趣味性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修炼自己,一个有趣的教师往往受学生喜欢,一旦学生喜欢你那么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快乐教学”法是一个教师需要修炼的。例如初中物理学入门学习时,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讲授的时候更生动具体,所以教师将枯燥的知识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初中的学生心智不全,从小学对父母的依赖还未消失,所以教师要付出最多的是关爱,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学生对教师不是畏惧而是相互的关爱,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即使面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要语重心长地给他建议,并且肯定了他的能力,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
(五)多元评价的完善,调动学生积极性
每个初中生都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智力需要被激发,每一堂课都有自身的评价体系,但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科目设定不同的评价体系,并且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是紧密联系的,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可以开展小组评价体系,小组评价就要求关注全组员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创新突破能力,思维开放程度等,给出尽可能公平、公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互相团结一致的精神,并且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别人[3]。
孔子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激发兴趣的方法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总之,真正实现了兴趣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维持的更长久,对于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雁.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J]. 青海教育, 2019(22).
[2]常自军. 立足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 基础教育论坛, 2018(362).
[3]王小莉. 采用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新课程, 2019(04).
作者简介:
姓名:兰旭娥
出生年:1991.11
性别:女
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
学历: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吕梁市贺昌中学
邮政编码:033000
职称:中教二级
通讯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滨河南东路贺昌中学东校区
联系电话:18710371013\18135316498
QQ号:8495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