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下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刘倢华
[导读] 目前,为了转变小学三年级学习方式,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复习课
        刘倢华   
        广西桂林市大风山一小  541002  
        摘要:目前,为了转变小学三年级学习方式,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复习课。小学三年级作为写作的起步时期,学生还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这就要教师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绘图,教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复习习作,提高学习效率,让习作复习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思维;习作教学
前言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复习前都是背作文书,没有系统的习作复习方法,故而习作成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以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提高习作复习效率,教师在复习时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便于记忆,减少死记硬背的思维局限,轻松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思维,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 博赞发明的,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以最主要的内容为中心,类似于“树”的样子,关键词作为树干,其他次要的内容为枝叶分散开来,层层相依,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力,开启大脑“想象”与“联想”的潜能,使所要表达的作品展现出最有深意的一面。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习作中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就目前而言,学生对于写作感到无从下手的地方是没有清晰的结构模式,也就是逻辑思维不强,表达混乱,恰好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大脑联想潜力,构造完整体系。
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对学生的意义。首先,孩子天性爱玩,枯燥的书本知识不但会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还会压抑孩子的大脑在联想与想象方面的发育,思维导图采用图画的方式首先就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学生思考,从始至终都有新的形式吸引学生,大大提高习作复习效率。其次,思维导图从视觉上看清晰明了,不同习作方法间的相互联系与不同之处都进行了归纳,这帮助学生复习时将一些抽象的语言具象化,使学生更易于表达。
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对教师的意义。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作文复习资料进行梳理,将平时写作内容、题目和作文书等用知识体系表现出来,这样所学过的内容都将一目了然,对作文复习做到循序渐进,心中有数。在思维导图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准确掌握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下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复习策略
(一)指导绘图,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梳理探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所学内容,以指导学生准确绘图为主要目的,梳理写作脉络,高效写作。
        如果教师在三年级习作复习课上只是自己总结归纳,将内容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发展是不利的,抽象的概念无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不同的写作类型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与要求,而三年级习作被分成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想象五大类型。举个例子来说,状物的写作要抓住所写物品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状物写作又有三种写作顺序:总—分—总、空间顺序、先外后内,然后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复习过程中,当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拥有深刻记忆后就会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出众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过的范文和自己课外的阅读结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写作布局,将模糊的概念具象化。如阅读《荷花》时,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抓住“湖水非常绿,潭底冒出的水泡像珍珠”这两个特点描写珍珠泉的写法。阅读《珍珠泉》时,学习作者比喻的手法描写物体,表达珍珠泉泉水的碧绿。阅读《她是我朋友》,学习细节描写等手法。除教师的引导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记,这样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自主绘图,提高运思能力
        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的平台,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的人,它们之间是共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高运思能力,独立思考。
        “运思”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写作内容进行思考,规划整体过程,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抽象化概念具象化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大脑思维,有效复习作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景物》时,组织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运思,思考:家乡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你最想写那一种?这种景物有什么特点?思考后知识体系也将构建完成。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构建主体。主体为学生最想写的家乡景物,家乡景物又有形态、气味、欣赏感受、用途四大类作为次要分支。通过分组的形式将所写景物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共同讨论将将分支壮大。因为构建的是家乡的景物的思维导图,读者最关心的首先是景物的形态;其次,欣赏感受作为作者自己的看法,具有主观色彩,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感受;最后,景物的用途也是读者关心的一部分。写作过程中若没有思维导图,三年级的学生很难将所学过的写作方法运用起来,引入思维导图,抓住重点内容,避免作文冗杂,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拓宽思维模式,逐渐可以自主绘图,提高运思能力。
(三)对比绘图,学会修改习作
        思维导图将抽象化的感念具象化,将离散的知识用框架构建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复习当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与教师共同进步。在复习过程中,对比绘图,就是将一篇好作文的思维导图与一篇差作文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结构的不同之处和表现手法运用的不同,教学生修改思维导图,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运思,修改作文。教师对修改后的作文重新审核打分,给予学生鼓励。
结语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模糊的内容整理出来,使学生快速理清层次,让写作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由一件事物不断联想,找到感情的触发点,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谋篇布局,促发学生写出更有深意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 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55.
[2]赵国庆 .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1.
[3]商海芳.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更投入.北京教育,
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