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升华小学科学课堂之凝练教师语言技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徐佳杰
[导读]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徐佳杰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江苏 吴江 215228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承载着小学科学课堂中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的体验等等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其独特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语言的吸引性和科学性这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语言,小学科学,吸引性,科学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从以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从原先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1]。在课堂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更需要教师淬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技巧。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而思维碰撞是以语言为载体。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其前提是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同时具有吸引性和科学性。

一、吸引性
(一)语言的趣味性
        米﹒斯维特洛夫说过:“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2]幽默是集思想、知识、智慧为一体的表达形式,教学语言中的幽默多以诙谐、趣味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教学知识。小学科学课堂追求严谨、客观的研究态度,不免会让学生缺乏研究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科学课堂充满学习热情。
        例如,四年级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观察食物的方法时,学生面对食物自然而然地想到使用品尝的方法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卫生,品尝的观察方法在科学课堂中一般是不提倡的。教师在纠正学生的这种认知情况时,相较于直接的否定,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实验室的食物不像家里的食物那样乖,它可能会让我们受伤,那么,我们还能不能品尝实验室中的食物呢?”学生听到会让自己受伤,自然而然地纠正原先的认知。
        
(二)语言的感染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个教学语言误区就是教师的语调单一、语速不当,这种教学语言容易使学生的思绪脱离课堂教学,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有声教学,而有声教学中的语音语气具有一种感染性的力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的同时结合自身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等表达形式感染学生情绪,使师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学习《蜗牛(一)》时,学生针对蜗牛进行观察,观察方法有多种,说道“用放大镜观察”时,教师可以手里拿一个放大镜,边讲边演示,眼神专注;说道“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时,“轻轻”二字要说的轻而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个动作的重要性。教师的语音语速以及肢体动作相配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感染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性
(一)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引导学生追寻客观事实的一门课程,而客观事实的存在是不容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在科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用词需要具有准确性,即观点清晰明确、推理具有逻辑性、遣词造句具有专业性与学术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需要对教材充分分析,反复推敲课堂中所用的词和句,以达到准确、清晰地表达科学内容。
        比如,四年级《溶解》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将溶解说成溶化,此时,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用词是否准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词。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中,导体的概念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然而绝缘体的概念,学生很可能会认为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绝缘体,所以教师在本课中需要强调绝缘体是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
        
(二)语言的精练性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求简洁精练、直击重点、干净利索,不需要有“这个”、“那个”这种不必要的废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冗长而拖沓,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科学课的教学语言不需要像文学用词那样辞藻华丽,但要追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用词精练。
        譬如,《电磁铁的磁力(一)》一课中,导入部分可以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测“可能跟线圈圈数、电池数量、铁芯长短和粗细、导线长短和粗细等有关”,接下来教师简练地提问“针对不同因素作出相应的假设”,而不是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设计实验时直接提问“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在简练的问题中有针对性地回答。
        
(三)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课也是重点培养学生研究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的课程,使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达科学知识。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会不断的发现新问题,结合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对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或推测,然而这些猜测和推测仅仅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的,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正确性,因此,学生在提出猜测或推测时,需要用严谨的词句来表达,例如使用“我的猜测是……”或“我推测……”或“某某物体可能与……有关”等等词句。此外,科学课堂的用词需要追求专业性和学术性,充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譬如,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对比黄豆和沙子混合前后的区别,经过观察后,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前后没有变化,对比白糖加热前后的区别,学生会认为有变化。这些用词都不够严谨,应该使用专业性的语言,黄豆和沙子混合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白糖加热前后有“明显变化”,并且认识到“没有明显变化”与“明显变化”同等重要。

三、结语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功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师生、生生之间紧密地沟通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与自信,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多元化特性,淬炼自身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升华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乔林.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初探[J]学园.2014(9):76
[2] 张红朝. 让语言艺术增辉小学科学课堂[J]魅力中国.2011(3):121
[3] 黄建民.浅析小学课堂教学语言[J].学子周刊. 2012(1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