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初中生欣赏中国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陈勇军
[导读] 欣赏美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勇军
        蓬溪县鸣凤镇吉星学校
        [内容摘要]欣赏美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画的特点及其价值,欣赏中国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欣赏中国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审美情趣,热爱中国画。并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以致用。
        [关键词]欣赏中国画?观察力??鉴赏力?学以致用
         欣赏美术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三大内容之一,在中学美术中占有十分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深感教学生欣赏画作,普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习惯了教师讲,自己被动接受。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很卖力,学生却格外轻闲,散漫,收效甚微。即使有个别同学学得很认真,也只是粗浅地记住一些画的常识;另一方面学生对美术欣赏仅限于课堂接受的基本知识,不能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并且运用,对于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构建,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本次在教学初一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教学中,尽力改变以往被动的教学局面,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次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及其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安排了学生课前预习:网上查阅有关中国画的相关内容,中国画的历史,中国画题材特点的,及比较出名的和画家和代表作品。通过这个环节,感觉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中国画从无到有,有个粗浅的了解之后,对要学习的内容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交流比较积极,学生基本上能说到中国画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种类繁多;画作内容主要有山水,花鸟,人物等;也能简单说出一些代表人物及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露气》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佚名的《出水芙蓉》等?。整个交流环节学生发言很积极,学习气氛比较活跃。
在些基础上,教师作简单小结:中国画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对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可视研究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
        二、从细节入手,教会学生认识中国画。
         1?题材: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欣赏图画,以学生自学为主。从多个方面具体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怎么样欣赏中国画,重点培养学生对国画的观察力,表述能力,总结能力。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画了些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交流表达,最后总结中国画的题材多样,从各自的侧重点上,主要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2材质:这个环节,由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利用毛笔调和墨、色(中国画颜色)在宣纸、绢、帛等材质上所作的画。其用材之特别,讲究笔墨情趣,也就彰显出中国画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3、分类:出示三幅不同的作品,学生观察三幅图画各有什么特点,跟生活中的实物有什么差别?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说出有的画得很细致,像真的一样,有的画得很粗跟生活中的物品比,只有大致的形似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多能够用心地去观察,并且自行比较,总结,表达,虽然不够准确,全面,但他们对中国画用笔,用意等有了大致的认识,在教师总结的时候,就不至于被动,茫然。师总结,中国画从表现形式方面分:写意画、工笔画、兼工带写三类
        三、认识中国画的基本审美原则,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在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技法与材质、笔墨与情趣等方面的表现形式。理解画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欣赏中国画中的气韵是否生动。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中国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中国画重神、重意。在《古画品录》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列首位,强调了一幅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比如《万山红遍》(李可染)由始至终蕴含在画面上一种和谐的,流动的,有节律的,跳动着的,运动着的美,其中的山泉水自高山流泄而下,穿流于小溪石缝岩隙之间,是乎是听见了高山流水之音……妙不可言!漫山遍野的森林尽染上了红色,整体色调和谐统一,墨色交晖,点、线、面结合,尽显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2.欣赏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中国画的用笔讲究“骨法用笔”,将书法中的用笔规律通过一些自由、夸张、灵动的运用,利用勾、皴、点、染等技法来表现。中国画中的线条讲究力度、质地、美感,入木三分。笔之变化似书法,呈现在一线一点的伸展延续上,墨色之情趣也体现在一点一划的张弛有度,渗透自然而不失控制。欣赏中国画时一定要观画中之点线要抑扬顿挫、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干湿浓淡、快慢节奏的变化。一点一划都体现着画家的才思和绘画功底。如:潘天寿的作品《露气》中的泼墨荷叶霸气淋漓,笔法酣畅而凝重,效果整体而又不失小变化。此画充分体现了体块组合与骨架结合,泼墨荷叶更体现了墨色的交融变化,荷叶的梗和水草的方正与倾斜更显骨力,墨色变化(墨粉五彩)也呈现其中。特别是那一朵丰满的朱荷和一根与画边几乎平行的梗子更显精神和新意,几笔水草和小荷叶,使得画面稳定而和谐,亦能体现出画家创作的大胆和严谨。
         3.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构图、章法之美。章法是指一幅画的总体布局一幅山水画中就体现在宾主、开合、空间、布势上。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就得宾主鲜明、呼应得体、虚实相衬、相得益彰、笔墨尽显情趣。视觉效果上要有局势的起伏、成转、开合、笔墨的生发关系上,利用点线的不同技法表现张力和画面的开合,给人以节奏方面的美感,从而产生审美共鸣。视觉美还要看画的空间效果。整幅画还得有动势、气势(布势可以使画更加吸引人,打动人)。题字、落款、印章也是完整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总之,通过教学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来源于生活,通过艺术表现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个人情感,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学以致用,美化生活。
         引导学生检视自我和反思自我和审美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处处可入画,可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因此我们要学习画家们,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练就一双慧眼,养成一颗灵动的心。中国画不光在教材中,在平常生活物品上(茶杯,磁器,书本等),和周边环境中(大桥,墙壁,窗户,寺院,凉亭)中的中国画处处可见。因为有了中国画的装饰,这些寻常物品不仅增添了美,显得古香古色,保存了古代许多生活,为我们了解古代生活提供可靠的材料在丰富我们的生活。创设情境,选择适当的作品美化生活。比如:农村的房屋现在流行在外墙壁用磁砖贴上国画,作装饰。如果请你,你会选些什么样的作品,既与环境和谐,又寓意丰富,吉祥。如果元旦要开一个灯谜晚会,你会选一些国画,并附上一些图谜相契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通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特点,能够知道从哪些方面欣赏中国画,体会它的艺术魄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热爱中国画,并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作者王建喜
《古画品录》-----作者南齐谢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