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以及转化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廖菁
[导读] 当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已经开始朝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开展
        廖菁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盐塘九年制学校      615700
        摘 要:当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已经开始朝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开展,随之教育部门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得到语文课堂上所存在的学困生数量越来越多,所以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也就越来越繁重。为了使教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文就将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阶段;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
        
        在农村地区之中,大部分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都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所以农村地区学校的学困生数量以及基本呈现出了直线上升的状态。而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语文这一学科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当学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以后,不仅会推动其全面发展,同时还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有力基础。因为对于农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说,如果其想要提升自身教学效果,顺利落实教学目标,那么一定要对教室中所存在的学困生的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使用针对性的转化措施,以此来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1 农村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个人自身原因
        从个人自身进行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部分学生在对语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也不具备较强的上进心。在此学习背景下,这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无法做到认真听讲,同时其所上交的课后作业,基本上也使通过抄袭所完成的。所以这些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作风,同时也会逐渐演变为学困生。第二,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这些学生并不会提前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在每节课结束后,也不会对知识点进行复习,长期一来这些学生也就会逐渐转变为学困生。
        1.2 家庭教育原因
        第一, 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都缺乏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这样的成长环境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大部分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严重情况下还会有厌学心理产生,而这也就推动了学生向学困生方向转变。


        1.3 学校教育原因
        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其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只会对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所重视,根本不会主动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不但不会给予学困生鼓励,甚至还会经常对其进行讽刺。这样一来不仅学困生的自尊心会受到损害,同时其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较强的抵触感。此外,大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长时间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不会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氛围会变得较为枯燥,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2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2.1 用爱与尊重走进学生内心
        对于任何一名学生来说,其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尊重。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该特点进行利用,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难度较低、适合这些学生的题目供其进行解答。当学困生解答完毕后,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表扬,以此来使学困生可以逐渐提升自身学习自信心。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困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学困生不仅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同时其学习主动性还会有所提升。
        2.2 家校联系,携手共同转化学困生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联系,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在校表现与家长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转化学困生的相关措施。其次,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供家长进行购买。购买完毕后,家长所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在家对这些课外书进行阅读,并主动与学生分享在读书过程中所收获的乐趣,以此来营造出更为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最后,学校可以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相应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对学困生的缺点进行探讨,然后共同对改正缺点的措施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家长与家长之间还可以在会议上互相进行交流,彼此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以便学困生可以接触到更为优秀的家庭教育,以此来推动学困生的转化。最后,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讲座,通过讲座使教师明白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转化方法,以此来使班级中所存在的学困生的数量可以逐渐降低。
        3 结束语
        总之,当下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尊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挑选适合学困生的学习内容供其进行学习,并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学困生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义忠.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甘肃教育,2019(06):53.
        [2]马广平.浅析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都市家教,2016(06):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