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松柏
四川省江油市东兴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在小学作文教学上,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尤其是在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为了改变古老的传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在读写结合试验中做过几轮的试验和研究,效果较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发挥了很大的主动性,提高了写作的责任感,克服了只完成任务,马虎了事的不良现象。如前一轮试验班,当时,人数为八十多个,老师经常钻在批改作文中,而且学生只看评分、评语。修改错别字,也要老师再三强调,看到这种情况,我着手进行了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尝试。我也进行了调查,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养成了写好作文稿子之后查一查,改一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作文后跟他人交流,再修改,最后缮写。拿到作文本子后看老师给自己的批语,并互相交流,按照老师给自己的批语进行修改。绝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借鉴有关范文,有的甚至几易其稿。
第二、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普遍提高,不但促进了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学生普遍能从下面四个方面去思考,去鉴别,去发现问题,去修改文章:
(1)文章与中心是否一致;
(2)文章结构是否完整;主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恰当,前后是否呼应;
(3)用词造句是否恰当;
(4)作文格式、书写、标点是否正确。
第三、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可以使老师从习作堆里解放出来。作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写,作文后引导学生自改。使作文教学出现一个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文的生动局面。
那么,我是怎样改变“古老的传统”,引导和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的呢?
一、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锻炼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我在接受第二轮试验班时,我发现学生的智力、水平、素质不如上一轮的学生,开始往往会碰到学生不肯改,不会改的问题。老师把作文本发下去,要求学生自改,收起来却是原封不动;开展作文集体互评互改活动,也冷冷清清。究其原因,表现在:一是学生依赖着教师改;二是不会改。三是害怕改……,但是,老师要看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极强,如果这一特点一旦发挥出来,就能变成奋发求知的上进心。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1.抓好坏典型进行讲评。
我给学生讲许多名著都是作家反复修改得来的,如马克思的一本《资本论》就修改了四十条。并要求学生以这些作家和革命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来鼓励自己”,与此同时,我挑选了两篇学生的作文,一篇是谢豪同学的《我的家乡变了》,这是他经过反复观察、修改得来的。另一篇是程度较差的同学写的,题目是《记一次游览活动》,文章写得空洞,问题不少,经过教师的指点,自己批改,四人小组评议,此文内容得到了充实,修改了不少问题,也是一篇好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讲评他们修改前后的习作,讲他们奋发向上的事例,激发学生“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信心。
2.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
第三轮的同学们技能水平、素质比第二轮试验班同学强,而不如第一轮试验班同学,但学生的兴致高。我在班上成立了8个自改作文小组,有组长,方法是:一、自己改,默读,修改文章内容和结构。二、分四人小组改,自己轻声读,考虑用词造句是否恰当,互相讲评,组长负责写评语。三、四人小组评改后,自己又反复有感情朗读,全面检查组里的批改是否正确。结合课文教学,我在班上开展了品评好的和差的作文的活动,在活动中,以好带差,以点带面,看谁作文进步快,评谁作文修改勤。由于上述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学生在愉快的写作环境中学习作文,学习改文,无论是好生或差生都感到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和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是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的,学生习作的指导和讲评,也常常有计划地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我的作法是:
第一、在讲读中进行修改。教师把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带进讲读课,让大家来评议。在讲读老舍的作品——《养花》一文时,我进行了一次试验,让学生仿照此文命题,写作,由养花改为某种动物,把学生的水平分上、中、下三等去写,并要求学生打破旧框框,以《养花》一文为例,全文以写事来说明为什么要养这种动物,写完后,我又针对性地选了好、中、差几个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讲评。经过反复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水平好的同学写具体了一件事,但不生动;中等的同学,写清了一件事,但不具体、生动;差点的同学既没写具体,又没写生动一件事。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养花》一文中的片段——养花劳动带来的乐趣。启发学生,老舍在写到这一段是通过人物的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问,学生就悟到了:是通过人物一系列动作和感受表达爱养花的情趣,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习作的实际,提出修改意见,结果通过评、议、改,三类同学的作文都写得较好。
第二、抓自改同互改相结合。不论是好生还是差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总是自以为把最好的写进去了,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修改不了。但对于别人的问题就较敏感了,不仅好生会发现,差生也会发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要从易到难,从教师挑选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典型的文章,然后,按四人小组,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每人观阅其余的三篇,并写上修改的意见,后互相交流启发。对某些问题见解不一的可以争论,最后由本人修改自己的习作,取长补短。在学生有了互评能力的基础上,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先评讲好的习作或较差的典型习作,让学生以别的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为镜子,对照自己的习作,分析和找出自己习作的长处和短处,再进行修改,这样抓自改和互评相结合的指导,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就易上路,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自改能力也能不断提高。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不但尝到了自改作文的甜头,而且更爱写作文了。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具有一定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所付出的劳动,要远于比亲自动手批改多三、五倍。然而,我们必须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因为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世纪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