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启华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东塘小学 537109
摘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而目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培养并没有充分发挥,存在着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解决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作用、没有注重语言思维、没有落实核心素养等问题,同时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落实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健全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并应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培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前言
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部分中最重要的地位,搞好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生字词,还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进行文字创作。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教育行业最新的教育目标,而小学作为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前面阶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培养,本文主要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来讨论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看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认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应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相同,因为语言、思维、文化传承等都是相同的;第二类认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同于高中,应有阶级层次感;第三类认为应重新构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虽然研究者们的看法不同,但都有共同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都包括语言、思维、审美,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所具有的稳定的、适应其个体发展与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这一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具体包括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文知识与语言积累、较强的语感、发展的思维与健全的人格等。
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避免将课堂变为一个人的舞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关心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当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大量采用讲授知识与问答的形式,缺少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迅速地接受大量的知识,看起来效率很高,但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消化和吸收大量的知识,缺乏讨论和交流,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能力也没太大作用。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在课堂上时,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理解的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发现,学生也不追问,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由此看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明显。
(二)没有注重语言思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和思维发展能力这两方面,如果注重语言思维,学生将提高对基础性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但调查显示,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专注于自己讲授内容,并没有给学生讨论与思考的时间,学生无法形成语言思维。总之,语文作为小学乃至高中的基础课程,应当重视起来,阅读教学中忽视语言思维,是教师日后应改进的地方,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 他们受益终生。
(三)没有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依照模板千篇一律的进行阅读教学,不能根据书本和实际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许多教师不分文体特征,按照先读课文,学习不会的字词,然后给课文分段找中心句,最后概述整篇文章讲了什么的形式,每节课都用这个模板讲课,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一点帮助,没有落实核心素养。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对策探讨
(一)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将来能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种环境,而教师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做充分的准备,加强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多开展一些与核心素养相关的讲座或论坛,不但学生要听,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学习教育前沿知识,并适当进行考核,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究,探索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效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思维,还包括道德修养和个人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提高个人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们以教师为榜样,使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产生兴趣。
(二)落实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但四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实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不能只侧重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面,在侧重思维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言、审美和文化。例如,许多教师在上《蝙蝠与雷达》这种文本逻辑性强的课文时,都比较侧重语言思维,几乎没有人会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要知道小学生年龄偏小,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如果加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素养的养成是综合发展的,要齐抓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方面,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健全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对于考察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内容和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仅对于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片面的注重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采取练习、考试等方式,灵活且多元。
(四)应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而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因该只局限于课堂,要应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利用线上app整合学习资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在目前很多的中小学教育中,除了课内知识外没有拓展其他内容,线上教学软件将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资料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学习的平台,这对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完善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让课堂多元化,提高阅读教学的能力。
结语
我国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仍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承担起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事物的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健全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不只是使学生短期受益,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全面培养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四方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4-15.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1-3.
[3]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