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魏媛媛
[导读] 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
       魏媛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中学 5161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要方向,但怎样使教学课堂有效则是教学理论的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有效课堂  小组合作  小组探究  小组质疑   小组检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开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教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其实就是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后,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或提高某种能力。有效教学大概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合乎教学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特点;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是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而且全面协调发展。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执着追求,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加的精彩,更加受学生欢迎?作为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随着科组有效课堂课题的不断深入,我把有效课堂的理念导入课堂,寻找更有效的语文课堂模式。
       一、小组合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
       “接下来该我们了,我们这一组要给大家展示的是胡屠户这个人,我们认为胡屠户就是个嫌贫爱富、厚颜无耻的无赖,不信,请看表演”。第四组里这位腼腆得像个大姑娘的小浩同学被组长安排当解说,当他鼓足勇气“报幕”后,本组的学生开始表演了,扮演胡屠户的男生就是我们班的成绩最差的陈嘉豪同学,只见他横披了衣服,假装腆着个大肚子,在像模像样的教训“范进”呢,他的表演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根据小组同学不同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再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像这样的表演情景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有,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是一位作为“有效课堂”课题组老师的真实课堂。
       “小组合作交流”,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组里兵教兵,组长、副组长一对一的帮、教其他两名组员,类似于大学阶段的导师制,好学生可以在教别人的时候巩固了知识,差生也增加了自信,学到了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展示时,小组长挺会“用人”,分工科学合理,能发挥每位组员的特长,或有意克服某位组员的弱点。像刚才那一组,陈嘉豪学习差,但能说会道,善于表演,就让他表演,增加他学习的信心;古游说话就脸红,需要锻炼,就让他当解说员,多给他说话的机会。 你看,“人尽其才”,各人有各人的角色,各人有各人的舞台,课堂上随时能生出精彩。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再不是过去的“单向型”了,再不是老师只管讲,一部分学生听,一部分学生当“陪客”的枯燥乏味课堂了。于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语文课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以往做主体的老师今天却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点拨者和引导者。各有各的位置,语文课堂就活了,课堂也就有效了。
       二、小组探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我们常评价说旧课堂那种老师“一言堂”,“一堂灌”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确实如此,孩子们被迫接受老师硬塞来的东西,别说创造新东西了,不会“消化不良”就已是幸运了。其实,陶行知办学时就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能够去说;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够去创造。有效课堂由“一言堂”,“一堂灌”变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的手、口、脑都被解放了,创造,创新,随时都有可能生成。还记得学习契科夫的《变色龙》,“巩固训练”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两小节演读。第五小组竟创造性的使用了“回音”读法,把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那种对下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的变色特性展示得淋漓尽致。谁知第六小组也不甘示弱,竟采用了“角色分饰”读法,这可是我以前很少没有听过的读法,竟然被学生用在语文课堂上还效果相当不错。那堂课是高潮迭起,学生“读”性甚浓。江泽明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培养好孩子的创新能力,那么付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活了,创造性就出来了,课堂也就有效了。
       三、小组质疑:学生的质疑促进了老师的学习
       有效教学的课堂无疑多处在训练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这就督促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是教学相长。有一次在《两小儿辩日》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质疑,一位男生问:为什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但我们的感觉会冷暖不一样呢”?老师和学生展开讨论,但答案都不能令发问者信服,老师答应课下再接着查找答案,也鼓励学生自己下课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答案。于是,在多方查找验证后,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和学生也在查阅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另外,我在执教的《生命》时,没想到学生竟对文中提到的蝉的发声方式质疑:课文中否定了蝉发声的几个部位,那蝉究竟是靠什么发声的?我课前根本没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自己真不知道答案,我诚恳地对学生说:“老师真不会,请允许我课下查查资料再告诉大家。”一下课我就急忙去网上查找答案,不仅查到了蝉的发声方式,而且了解到了其他动物的发声方式的相关知识。是学生的质疑“逼”着我学到了新知识,老师的知识丰富了,课堂就生动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了;学习兴趣浓了,质疑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深。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课堂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了。
       四、小组检测:学习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
       我们以前就用到了“目标教学”“四环节”的方法,但一节课结束了,老师的检测总是草草了事,学生是否“达标”,有多少同学“达标”,达到几个目标,老师心里没底,然后布置一大堆作业来检查。且不说学生的作业量如何,关键是往往等老师检查完了,学生已对那些问题不感兴趣了。
       我们学校各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后,大大提高了当堂检测的速度,提高了当堂检测的质量。当堂检测,学习小组当堂相互评改,随时检测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情况。针对教学目标检测,既让老师当堂了解了学生的“达标”情况,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当堂反馈出来的问题,当堂解决,这样“堂堂清”,学生实实在在学会了,我认为这就是有效课堂。
    每当我看到有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津津有味的“满堂灌”时,我就会想:我们不是在培养“兵马俑”呀,如果我们的学生思想静止,思维停止,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想我们的目标总是要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我们的语文课堂,享受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美国)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尹祖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成长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