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艺术 提升——以小学语文部编《坐井观天》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朱旭霞
[导读]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篇目
        朱旭霞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
        摘要:《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篇目,在此篇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基于此,文章将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激发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特征,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案例描述和反思等环节和板块出发,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带给小学生更加丰富的文本学习体验。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艺术性;坐井观天;教学实录
        一、背景分析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流传至今,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其中,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思想理念与当前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思想具有教强的契合性。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将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场景和社会背景中寻找语文知识,并能够利用语文知识理解生活、改造生活,在生活中赋予语文学科以艺术性和人文性,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生活教育体系。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低年级段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文本,在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思维艺术,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以下的案例中,我将以生活教育理论,让小学生以贴近生活的形式感受到寓言故事的趣味性,并在学习中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童真性,以此完成生活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目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中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学生:这是青蛙和小鸟!(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教师:那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展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吗?青蛙与小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你们好奇它们之间的故事吗?
        学生:青蛙和小鸟一个是在天上飞的,一个生活在陆地上,它们之间怎样会有交集呢?(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提出了反问)
        教师:这位同学问得好!但是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答案,还需要你们去教材中找一找,青蛙和小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现在开始阅读吧!
        待教师话落,学生纷纷投入了自主阅读中,他们以问题悬念为载体去文本中寻求答案。在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再次开始了引导和提问。
        教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因为青蛙生活在井底,小鸟在飞行结束后去找青蛙谈话,所以他们之间才有了交集。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那同学再想一想,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青蛙看到的世界非常小,但是它却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所以说青蛙特别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向青蛙学习。(在学生如火如荼的争论时,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教师:如果青蛙能够从井中跳出来,它们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学生陷入了思考,并开始争相发言)
        学生:它会看到如茵的草地,还有高耸的白桦树。
        学生:它会看到校园里的花坛,还有多种多样的花儿,还能凑过去闻一闻花香。
        学生:它还能听到阵阵读书声,还有在教室里读书的我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这时有学生提出了他的不同见解)
        学生:老师,我觉得同学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它也可能不会看到如此美好的画面。
        教师:(我在学生的疑问中愣了一下,转而向他投去目光)那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学生:青蛙跳出井后,也可能会看到垃圾成堆、乱抹乱化的场面。(学生们陷入了安静,不久后又开始了下一轮讨论)
        学生:对!它还会看到光秃秃的森林。
        ......
        学生:所以它也可能会想要回到井中。
        教师:那我们想一个好的办法把它留在我们的世界好不好?(学生们开始了思考和小声的探讨)
        学生:我认为如果想要小青蛙看到美好的景色,可以在公园、大街上放“保护环境”的牌子,让所有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
        学生:我们还要热爱小动物,不能伤害它们。
        ......
        教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只要为小动物创造美好的家园,小青蛙就会留在我们的世界快乐的生活!
        三、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和解读,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生活即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所以在教学时也要秉承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代入青蛙的视角,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说出小青蛙跳出井后所看到的世界,这时学生就会联想自己的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其次,社会即学校。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社会即学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强调语文教学与社会场景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将目光投向于社会,让学生形成社会化的学习意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不同意见,让他们探索将小青蛙留住的方法,学生们就产生了保护环境的社会化意识,将语文教育的范围拓展到社会场景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他们还树立起了生活化的学习思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