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靖雯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对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引起广泛关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数学知识,而没有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能力的方法,那么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学生也难以达成对数学学习的突破。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指向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创造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策略
课堂教学应创新过去以学科知识掌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把主体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好奇心。若学生只是单纯的掌握了数学学习的表面技能,而没有找到实际进行运用的方法,那么学生就很难定义为掌握了数学。在如今,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做出了特别强调,在此背景下,为了达成新课标的实际教学要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能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调整,给予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机会。接下来,笔者将对基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初中数学学习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优化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结合课标要求,转换教学模式
为了发展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就需要能先对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转变。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承担了过多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本该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的题目也被教师直接展示了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虽然掌握了对数学题进行解答的方法,但对其原理和具体操作依据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这就导致学生在解决一些变形后的复杂题目时,常常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达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教师就需要能对教学做出有效的调整,给予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机会。在其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挑选出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去验证当课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除此之外,在进行学习时,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较易达成解决的内容,将其作为学生的自学篇目,尝试着锻炼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解放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着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采取多种方式证明,实现对实际学习内容的研究。借助一题多解,促进学生创新。一题多解是实现学生解题创新的重要途经,为了实现研创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也就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的联系,让学生在其中,实现其能力的有效发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情况对教学的实施方法做出调整,给学生提供一些具备多重解题方法的题目。
在学生解答完成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解答,尝试寻求最优解;再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RT三角形的证明题,来让学生尝试者进行一题多解。在其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以下习题:有一个三角形ABC,O是三角形斜边的中点,CO=1/2AB,求证三角形是RT三角形。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辅助线的方法来进行一次证明,然后在学生明确过程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出此题有多种解法,让学生尝试着对其进行探究。
其次,构建研究小组,发动学生探究
小组教学是实现学生探究的有效教学方法,其在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的同时,又借助彼此讨论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不足的情况,这对于研创学习的开展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让学生开展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旁观了,研究小组的创建和学生探究动力的激发都是需要教师去做出行动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就要能将自己的作用正确的认识起来。
例如,在进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有效的研创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第三,结合课外拓展,实现思维发散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学科,其面向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就意味着,若教师只是将教学拘泥于课堂之中,是难以达成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做出合适的调整,适当的挣脱课堂的束缚,给与学生课外拓展实践的机会。通过此过程,学生的研究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发展,其思维也就可以得到发散。
例如,在进行《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到室外对一定区域内某一因素的量进行调查,然后再从小推大,推选更大范围内调查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又比如,在进行相对高度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创建一次以山峰海拔高度测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其中达成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教学模式,都是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的。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创生课程、创建知识、创造自我,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保持其好奇心。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其中教师要能做到结合课标要求,转换教学模式;借助一题多解,促进学生创新;构建研究小组,发动学生探究;结合课外实践,实现思维发散。
参考文献:
[1]于海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57.
[2]赵凯.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