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波
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
关键字: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摘要】
适应课程改革,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标中的课程改革,必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把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让我们的学生更喜欢数学,更喜欢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课程改革,通俗地说,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1)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2)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热爱数学,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它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保证。新形式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又怎样来适应我们的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为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呢?
《课标》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它一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元素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其中当下最为流行的大数据也是信息技术中的一类,2014年的两会,我们听得最多的也是大数据分析,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时代怎么理解呢,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我们时下的教育是优质资源共享,优秀人才共用,同课异构,同课异师的整体性教育,实现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大数据,离不开信息技术。而我们的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把课程,目标,内容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好务,哪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收到事伴功倍的效果。
二.优质资源的收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下载生活中的与本堂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源,或者参考其他优秀课例把其中有价值的相关资料收集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平行与垂直》一节时,想到几何图形,线段的位置关系本身对于小学孩子来说就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备课时如何把抽象变形象,陌生变熟悉,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是我备课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我通过网络收集,用相机记录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特别是校园内,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用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第一感觉是“平行与垂直”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就会发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云端网络教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云端网络教学也是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同课共享,资源共享的特点,比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广角《烙饼》这一节时,备课时考虑到本节知识头绪多,条件繁杂,对于小学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如何理清烙饼的顺序,如何让时间变得最短,怎么才能探究出烙饼方法,感觉这节课显得特别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让这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此时利用云端网络教学让我事先共享这一节课,共享其他优秀教师上这一常课的设计方式,仔细揣摩其他优秀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取长补短,博采众长,通过对视频课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反应,观察本节课需要注意些什么,细节上如何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案例,因此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件制作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课件可以说是当下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当下我们的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配以投影,展台等。可以说一堂好的课,离不开好的课件,一份好的课件既可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以点精之笔,又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似有绿叶衬鲜花之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本节课件,可以利用PPT,FLASH,POHTOSHOP,CARDWRE,几何画板等相关软件制作适合本节课需要的课件。又如,还是在《平行与垂直》这一节课中,当我们在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时,我们的老师往往叫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线段很常见,学生可以举很多,射线不常见,但学生也往往能够想到手电筒,直线时我们想到更多的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但是后者却很抽象,因为生活中没有见过能长能短的金箍棒,因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利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金箍棒,能无限长,这样学生就觉得特别生动有趣,也易于理解。很好的理解三种线的特点,在练习应用时,作业正确率也很高。可见一份好的课件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至观重要。所以把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往往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伴功倍的效果。
五.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微课也是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备课时,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相关微课进行修改,也可以自己录制微课,用于学生对本知识的预习,巩固,复习之用。比如,在上人教版本五年级《图形的运动.旋转》时,我在设计导学案时,提前让学生预习,如何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预习呢?让他们有的放矢,又有能过预习解决自己的疑问,因此我便录制了一堂预习课的微课,发到班级群中让每位同学共享,让学生事先通过看微课预习,在预习时碰到不懂的可以及时通过微课解决,对于少数后进生,更可以能过微课不断学习,把课堂上不懂的知识点重温,理解,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之,数学课就其本身课程而言,学生常常感到抽象而乏味,但小学生就其心里发展而言,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当我们把信息技术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后,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把数学由抽象变形象,由复杂变简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课,从而培养和提升了我们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适应了我们《新课标》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14年新课程标准)。
[2]人教版本初一上信息技术课本第2课。
[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