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 528225
摘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更是应对考试的“主战场”,因此常常出现教师被教参、教案、知识点、答题技巧“牵”着走的情况,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训练技能,教学活动忽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思考的过程,而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沉闷的、枯燥无味的。要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就要让课堂“活”起来。新基础教育的“大问题”设计,就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让学生在课堂的开放中、师生的互动中成为学习者、思考者、运用者,从而呈现出课堂的生命力。结合新基础理论的学习,我进行了“大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大问题 活力课堂
一、“大问题”设计要聚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点。“新基础教育”中“大问题”的设计依据是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多层次的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理解的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大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变化;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你从哪里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两个“大问题”,它也串联起了我整个核心推进的教学过程,同时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深入思考、交流探讨、展示点拨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两个“大问题”层层推进,避免了非常多细碎的提问,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达成了,少了许多传统课堂中很多不必要的“牵”与“引”的过程。
二、“大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大问题”的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课堂“活”起来,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大问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考虑学生的学情,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就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其次考虑知识的结构,根据问题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勾连,学生是否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大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然后是考虑课堂预设和生成情况,对同学们针对“大问题”会有哪些方面的答案进行一个简单的预设,为“大问题”下放后的“收”做好铺垫,因为所有“大问题”下放,并不只是让学生漫无边际的回答,而是通过“大问题”的“放”,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人参与到课堂中,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很敏锐地捕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抓住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育目标服务。
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同学们,说到鹅你会想起什么?”这一“大问题”的设置顺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说到鹅你会想起什么?”这个问题答的角度很多,所以同学们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反而当每个人内心都有想法了之后会激发起他们的表现欲,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所想到的说出来,当问题一抛出来,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我就看到了一双双小手林立。
此时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了不同层次、角度的回答。前两位同学的回答紧扣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通过具体描写动物的特点来表达对动物的情感,在学习了《猫》和《母鸡》这两篇描写动物的文章之后,一些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描述动物的语言表达技巧,所以当提到鹅的时候,他能够很快想到详细介绍鹅的样子的,鹅的动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掌握具体描述动物的表达技巧,为了让自己有话可说,他就得找其他的切入点,于是他调动已有的旧知,想到了《咏鹅》这首诗,想到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而这又恰好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文章相关联,在师生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倾听,捕捉到了导入新课的信息,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问题也面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大问题”“放”下去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大问题”的下放就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中“填鸭式”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一直讲不问,一种是从头问到底,问题很细碎,就怕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样的课堂割裂了知识与思维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学生发现知识的体验过程,忽视学生探究形成知识的过程。而“大问题”的设计解决了传统课堂中的问题细碎问题,简而精的问题设计给学生留足了思考的空间,思考的时间,从而在探究中、互动中形成探究知识的思维。
在《白鹅》这一课中按照上文的教学片段引出课题之后,我提出了第二个“大问题”——想一想文章是如何具体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写鹅的高傲呢?
《白鹅》教学设计片段: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如何具体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写鹅的高傲呢?说说你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相关句子。
3.生展示汇报,师相机点拨。
4.体会“鹅姥爷”明贬实褒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想一想文章是如何具体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写鹅的高傲”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不管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都紧扣这一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在学生汇报之后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给予了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而“大问题”就变成了一根主线,学生的学习活动显得既自由又有序。
“大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所以不管“大问题”怎么设计,都要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等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