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职业体验游戏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杨欣桦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
        杨欣桦
        四川省剑阁县鼓楼幼儿园   628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重视起幼儿的个性发展,在游戏教学中根据幼儿发展特定,适当展开职业体验教学,提升幼儿对社会职业的认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幼儿职业体验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体验游戏;社会性
        引言:社会性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幼儿教师需要提高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确保幼儿在学习中能够得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学前教育在幼儿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还不具备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要对幼儿形成积极引导。
        一、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居住形式的变化为幼儿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带来了阻碍,幼儿进行社交的机会逐渐减少,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承担起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职责。近年来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逐渐普及,教师在制定游戏教学方案时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沟通交流的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例如为学生模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场景,并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顾客和销售人员等,教师可以引导发挥动手能力,制作场景中需要的道具,通过模拟交易或其他环节,提升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在游戏教学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对幼儿的表现表达肯定,鼓励幼儿将模拟游戏中学习到的沟通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
        二、提高幼儿遵守规矩的能力和意识
        在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引导幼儿形成遵守规矩的自主意识,利用规则对幼儿行为进行约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通常不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并且一部分幼儿受到环境影响存在我行我素的行为,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约束并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心理的认识,制定符合幼儿偏好的游戏教学方案,潜移默化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竞赛类游戏提高幼儿遵守规则则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后引导幼儿自觉对玩具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对完成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能够培养幼儿形成自觉整理玩具的习惯。此外在玩具整理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相应职位,并且明确职位职责,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责任意识,通过适当奖励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幼儿履行责任、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三、提高幼儿换位思考能力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通常自我意识较强,不具备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注重起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平衡,采取科学的活动教学手段,在培养幼儿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儿童进行服务类型职业扮演,例如环卫工人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幼儿园内以及周边进行清扫,在职业模拟的过程中与环卫工人进行交流,让幼儿充分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在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分组,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观察他人,适当约束自我意识,为团体服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换位思考习惯[2]。


        四、增强幼儿的社会角色情感体验
        幼儿职业体验游戏活动有着极强的体验性,其交往互动能使得儿童拥有着最真实感受,从而驱动儿童的情绪体验。例如在职业角色扮演中,儿童扮演“医生”这一相关角色时,儿童会体验的“病人”生病时的痛苦,从而感到悲伤,同时也可能激发出儿童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和助人欲望;当儿童利用自己的“医术”治好了“病人”,或者帮“病人”减轻了病态时,儿童又会在内心产生喜悦、欣慰的情感,从而感受到自我价值。这种正向积极的满足会不断深化儿童的社会角色情感,从而持续的、积极的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行为。
          五、强化幼儿社会角色规范
        儿童职业角色的体验能够为儿童带来职业意识启蒙,继而进一步地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社会认知,儿童需要通过与伙伴交往中的相关信息来对他人的心理进行认知、理解和推测。儿童职业体验游戏活动,有着极佳的互动性,职业角色性质不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会使职业角色的形象、语言和动作出现不同。因此,职业角色的不同会使儿童对周围成人工作和活动认知有个清晰的认知,同时通过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环境的经验不断积累,使得儿童能够不断的明确自身在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倾向以及职业准备。儿童经过职业角色的体验后,也会慢慢地学习到职业所存在的角色职责以及社会规则,并且经过内部的消化后,使得儿童能够进行自觉行为,同时拥有更高表达水平的能力。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建构,只有儿童在体验到规则和纪律给自己带来乐趣时才能够得以实现的内在需求。除此之外,职业体验游戏活动是从儿童的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能够符合儿童主动建构和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的特点,进而能有效的丰富儿童社会认知,提升儿童社会角色规范。
        六、促进幼儿职业意识的启蒙
        幼儿职业意识的启蒙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亦是学前儿童将其作为社会行为技能和社会感情发展的基础。幼儿的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同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由简单到丰富,而该结构的复杂性会随着儿童的交往的经验而不断的增长而随之加强,使其能够开始更多的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判断来为人处世,从而在成功的愉悦的体验中不间断提升自信心。最能够突出体验性特征的便是儿童的职业体验游戏活动,其不仅能够将实践体验的发展需要充分的为儿童提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的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儿童职业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儿童的职业角色体验实际是对儿童职业的意识的启蒙,使儿童在自我发展中进行反省,从而能够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针对儿童阶段,有相关研究提出,让儿童对职业角色和工作角色进行了解,能够促进儿童对生活意识的初步觉醒。
        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需要通过科学的职业体验游戏环节设计,提高幼儿与社会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并且帮助幼儿形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之后的日常和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婷.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式学习:意义、问题与策略——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75-79.
        [2]陈银燕.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2020(19):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