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艾
宜君县西村乡中心幼儿园 陕西 铜川 727201
摘要:一个人大部分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教师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引导至关重要。抓住学前教育的契机,教师在立足于“五大领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导幼儿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基于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行为习惯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板块,做好这项工作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良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这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引导,还需要科学的策略作为支撑。
1.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可行性分析
3至6岁儿童正在迅速扩充认知的年龄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引导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心目中的行为准则,知道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这种最早期的意识是最根深蒂固的,可决定幼儿未来的行为。此外,儿童善于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习惯都会被他们一点一滴的复刻,只要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就能在无声中达到行为习惯教育的目的[1]。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可行的,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得到可喜的成果,并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2.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2.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良好习惯,但是我们经常发现,幼儿缺少保持卫生的意识,特别是在玩游戏和玩玩具的过程中,经常会趴在地上,满身污渍,饭前不愿意洗手,甚至有吃手的习惯。出现这样的行为,自然有一部分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但是也说明教师和家长的干预不够,在幼儿园内教师要由其注意,利用一些活动让幼儿们意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次泥塑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以受幼儿欢迎的动画为载体,主要内容为:小朋友在欢乐地玩着泥塑,但活动结束后都没有洗手,导致小朋友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不停的肚子痛,最后以问题“小朋友,你认为他们做得对吗?”结束。由于幼儿的互动性很强,不等教师提问,便纷纷说道:“不对!”此时,教师可趁机说道:“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泥塑活动,你们知道活动结束后要做什么吗?”“洗手!”孩子们的热情十分高涨。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洗手”这件事仍然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并自发排队洗手[2]。由此可见,利用活动或游戏前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十分可取的,另外随着教师的讲解,幼儿就能顺利将注意卫生习惯迁移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2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
儿童喜欢参与大人经常完成的活动,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新鲜的体验,但是家长却总是以“你还小”为由剥夺他们体验的权利,为孩子包办所有事物,导致其逐渐形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培养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热爱劳动,教师一方面要在园内注重日常教育,还要与家长联手,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教师可以从最基本事情的入手,在课堂伊始让幼儿自行整理书包和桌面,引导幼儿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其次,在活动中养成幼儿共同整理器材或游戏道具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幼儿会逐渐将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再次,与家长取得畅通沟通,要求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设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幼儿能将在幼儿园得以培养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得到贯彻。家长要勇于放手,虽然幼儿的年纪较小,做事手脚不是很灵活,但只有让幼儿自己摸索,幼儿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框架。
2.3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好习惯
一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与其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受到不同家庭教育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些幼儿在遇到老师、伙伴及其他家长时会礼貌问好,一些极个别的孩子却不愿意主动打招呼,甚至会使用一些不礼貌用语,缺少尊重长辈的意识。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诱导和纠正,将酿成严重问题。
教师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礼貌问好,朋友之间的帮助要说“谢谢”,在幼儿主动承认错误后给予口头奖励或“星星”奖励等等。
引导幼儿对于家长在生活中的帮助表示感谢,如妈妈夹菜,爸爸帮助洗脸等,让幼儿在生活中知晓父母为他们做的小事并学会感恩。最后,在路上遇到熟悉的邻居或者朋友要以礼貌相待,如经常使用标准的礼貌用语“您好”“谢谢”“不客气”“再见”等。如若幼儿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在课上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画切入,引导幼儿仿照动画中的对话进行演练,从而逐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3]。
2.4在游戏中融入德育教育
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决不能以说教和强制约束的方式进行,否则孩子们会异常反感,不积极配合。教师应采用最自然,且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来渗透这种行为习惯教育,游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游戏活动深受儿童喜爱,内容多变,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活动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养成。
比如,设置这样的情景模式:在公交上,有的幼儿扮演售票员,有的幼儿扮演老人,售票员在老人上车后主动要求乘客让座,也要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座,通过模拟,让同学学会“让座”这一文明行为。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老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4]。
2.5教师以身作则
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以身作则是成人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对于老师来说,良好的教师风范给孩子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孩子都会以老师为榜样,去学习模仿,因此,教师要有一个良好和正确规范的教师形象。一言一行中,言谈举止中,都要时刻注意会引导孩子的方向。一个温和和蔼的老师往往会受到更多孩子的喜爱,相反,一个不会懂得关心爱护和赞美。只会一味地批评训斥的老师,不仅会给孩子们幼小的心里造成伤害,打击自尊,更不会受到孩子们的爱戴。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更不会有相同的或是完美的人。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孩子们的性格更是不同,或内向或外向,或好动或喜静,但相同的是孩子们都会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温暖的拥抱或是亲切的话语,甚至是一枚甜甜的吻来表示对他们的喜爱和赞扬[5]。
3.结语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很多习惯已经逐步养成并固定,再想纠正新的习惯就相对困难。总而言之,习惯是一个过程,习惯的培养要通过认识,培养,训练和提高等程序,才能养成习惯。教育过程中,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具体孩子的问题具体分析,将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瑞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议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179-180.
[2]赵景红.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56-57,59.
[3]刘显琴.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7(1):159.
[4]霍丽丽.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神州,2017(15):197.
[5]蔡慧多.浅析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J].新校园(上旬),20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