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沈德伟
[导读] 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沈德伟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中学  536119
        摘要: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主要依靠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锻炼。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方法,反思性学习的方式对于逻辑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反思中发现不足,总结规律,提升自我,进而做到能够学会数学解题思维,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最终达成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学习  教学实践
前言: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有着良好逻辑思维的人才。初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较高阶段,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逻辑思维培育尚在起步阶段。通过学习数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让逻辑插上翅膀,为学习发挥最基础的,最有效的作用。初中逻辑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最深刻的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必须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育。然而,现阶段部分初中院校在进行学生数学教学习时,仅仅是以中考为指标,重视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做题正确率,告诉学生问题的“所以然”,学生缺少反思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本文分两部分进行探究,探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班知识。在课堂中,教师进行“重复式”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奠定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进而进行重复讲解相同的内容。导致学习进度较慢,学生的课余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和教师配合度低。在中考压力下,数学成绩在学生未来能否升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数学学习进行“题海战术”,依靠多次解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该种方式教育下,学生并不能领会数学逻辑的魅力,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一部分学校教学实践为范本,部分学校进行学生数学成绩检测,对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调查总结发现:学生出现常见错误的习题,大致有固定的几种类型。这几种错误类型题是数学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课上多次讲解的,学生课后进行多次训练的。这就表明:第一,学生对自己犯下的同一错误类型题很难分辨其类型。第二,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习题的总结能力不足。第三,学生可能缺乏反思性学习思维。
二、初中数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上述的问题,下面将对提升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借助解题训练引导学生反思意识
        任课教师借助解题训练引导学生树立反思意识。在习题讲解时 ,教师将同类习题和使用同类的公式习题,分类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在习题中,自行划分同类习题,在学生划分好类别之后,教师随机点名,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习题的划分。教师多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分享,然后让学生举手选择自己认为的划分类别。最后教师公布正确划分的分类,并且进行习题讲解。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类意识,在进行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会自觉的反思自己分类后的答案,自主进行逻辑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锻炼。
        教师在讲解新课程时,可以引入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带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如:教师讲解二元一次方程时,就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进行引导讲授,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似点,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解题思路。在该种授课模式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及时激励学生,形成正向刺激,从而养成学生热爱思考、喜欢课堂发言、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在教师讲解比较复杂的习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讲授过的同类问题,和教师一起寻找解题方案。如:解圆形,圆形内部求角度问题,解题使用的定义和公式大致一样,用该种反思式思路解题,是借鉴线上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是对知识的再次抽象和提炼,并且进行匹配应用。利用该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借助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
        任课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教师讲授新知识点后,需要进行课堂小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加入课堂知识总结梳理过程。如:教师讲解完“四边形”这章节知识点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本章分为七个小结,每个小结讲解一个图形,每个图像有什么特点,每个图形之间有审美区别和联系,本章的重点、考点和易错点是什么。课堂上,大家进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课后作业进行减免。从而激励学生及时复习反思的兴趣,及时反思总结学过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借助课后结题总结强化学生反思能力
        任课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结题总结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课后结题一般是包含一个章节或者几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的总结习题。所以课后结题的难度相对比较的大,对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和知识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课后结题的正确率相对会下降。由于解题难度增加驾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探究正确的解题方法,提升正确率。
        教师需要耐心细致的讲解综合性习题。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知识点的复习。在老师讲解时,注重解题思路的抽象化,套路化。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受解题的思路,从而学会解题方法。
        在课后结题训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解题设计到的知识点的公式、定义、定理等,注明在解题过程旁边,便于强化学生反思学过的知识,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起点。反思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分类意识和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学生接受更高水平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养成打下基础,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亚娟.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 亚太教育,2019(06):49.
[2] 朱嘉团. 借助反思,高效学习——谈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9(10):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