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杨河云
[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杨河云  
         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初级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在教学中使用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每个人都相应的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需要不断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 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 。因此,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教材知识体系、材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兴趣。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每课课前都有一个提示。教师可以依据此形式,适当补充材料,创造情境,让学生从感情上先接受。在创造情境时,教师最好找学生较熟悉的题材与内容。如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课《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1937年7月7日晚上,夜色深沉,四周一片寂静。驻守宛平城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官兵们却不能入睡。他们个个严肃,严阵以待。究竟有什么战情呢?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场景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再指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卢沟桥的位置,教师叙述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夕华北的局势,与学生共同复习第5、6课内容,使学生能从介绍中了解卢沟桥事变是日军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这样,学生由求知的愿望出发,不断寻求答案,达到不知不觉中参与教学的目的 ---- 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历史。
         由于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是复杂而多样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历史学科的普遍性格和特点的联系性和多样性、综合性。从纵向看,历史与人类社会一样久远,一样的 “ 地久天长 ” ;从横向看,历史学的跨度又很大,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科技等多个领域,蕴含着 “ 具有更多跨学科性 ” 的学科特性,成为多种学科的基础,正如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所言: “ 历史学在各项社会 ---- 科中以至所有人类知识及经验中,占有一种很特殊的地位,它便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及 ” 。因此,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的这种特殊性,联系各学科,给学生综合理解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如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空间地域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地理知识;音乐以给学生强烈的听觉效应,使学生受音乐曲调的感染。在讲授《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课时,我使用了冼星海的《在松花江上》音乐,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歌词,边听边看。一个学生在听后说他感觉到:一个东北人漫步松花江畔,眼见国土沦丧,想起日本人入侵之前可爱的家乡。眼前的一切使他痛恨,决心一定要收复家园。学生受到这样的教育,不正是我们历史教学追求的效果吗?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达到了知识教学的目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的效果。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历史课的要求。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发现真理的过程,实现参与的真谛。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于兴趣,而使兴趣能长久地保持,形成稳定性则在于在探索中的不断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 “ 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学生从事的活动,不仅应当是对知识的说明(这一点也是必要的),而且应当是新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性的源泉 ” 。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从教材中挖掘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问题,以供学生探求,让学生尝试成功发现真理的乐趣。《中国历史》讲抗战爆发后出现两个战场。教师设计问题:中国抗战为什么有统一战线,还有两个不同战场?两个战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通过第7-8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对某些材料的补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两个政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因而在抗战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如是否发动群众。这就决定了抗战两个战场的本质区别;但两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有利国家民族,有利于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战体现了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作用。 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参与讨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又磨练了自己的思维意志,从而培养了学生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历史教学要从课上向课下延伸,让学生亲自参与。
         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的知识不仅停留在书本上。历史课更是如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渊远流长,中华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这些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场所。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学习,把学习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验证是加深学习的最好办法。 “ 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 。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局限在课堂上。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收到教学实效。如让学生带问题进行调查、专访,把学过的知识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使课上和课下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