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 叶丽红
[导读]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叶丽红
        惠安净峰中学

        摘 要: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立德树人具有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品质,提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综合效果,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品德教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人文情怀,并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教学中应当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组织效果。

一、立德树人引领下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内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正确引领下,历史教师全方位分析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元素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指导,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学生一边习得历史知识,一边提升人文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渗透的教学内容包括几下三个方面:
(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生对传统美德有着深刻的认识,具有相对成熟的思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可以有效地把握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美德,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重点选取内容,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怀,忧民意识,自强不息和奋发向上的高尚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爱人,仁爱和互相帮扶的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德育教育理念,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在开展《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题时,教师既要传授历史知识,也要把爱国、报国的高尚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历史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了解中国共产党高贵的品质,在实践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革命传统精神的力量。学生心中远大的理想信念得到萌芽生根,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牺牲。
(二)革命理想教育
        抗战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树立立德树人,遵循新课改核心理念,加强分析传统革命精神理想和革命信念,正确认识当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态势,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加以传承,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将来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出力献策。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题时,可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精神,学生感同身受,感受到特殊的时期,烈士的英雄气概和为国家独立和富强而作出的奉献。就是认识了革命精神逐步形成了先进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终身奋斗与学习,提升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三)乡土历史教育
        初中教材中包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传统优秀文化,以及乡土历史,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内容,从学生出发,深入挖掘素材,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题时,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学生整理家乡文学名人的名单和其优秀作品。然后和同学们分享交流,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家乡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进行文学艺术教学引入敬业奉献,教育公平和法制教育等,当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趁现在时间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识,循序渐进的提升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在乡土历史教育中融入了德育思想,学生学习良好的思想道德,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立德树人引领下初中历史德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应当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教材具体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加强理解历史知识,情感体验得到激活,在此基础上增强了德育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对外开放》这一课题时,课堂开始,为学生呈现两段对外开放之前和对开放之后的状况小视频。学生感受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民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以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得到激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二)小组合作,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从而有助于加强对内容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钢铁长城》这一课题时,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各小组布置相关的任务,比如,搜集海军,人陆军,空军等方面的相关历史资料,借助资料论证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并谈谈我国当下军事强国的必要性,教师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把爱国主义渗透期在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因而更加的深刻认识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突出,引导学生形成爱国情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三)客观评价,实施有效德育激励
        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要优化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改革,需要不断的创新。在教学评价中应当运用德育的因素。把德育的积累和客观评价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也更加的客观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提升了思想道德教育。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的贯彻落实做保障。例如,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抗战史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抗日英雄事迹进行讲解。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抗日将领,如赵一曼、江竹筠、张学良等,让学生对这些英雄的生平、成长经历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然后,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些英雄的事迹,如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让学生意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一些著名战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谨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读书。

结语
        我国教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准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渗透品德教育。初中历史教育工作应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在当前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深入解读立德树人的必要性,遵循新课改核心理念,在其正确引领下,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历史知识学习中,不断提升思想教育,提高良好的综合素质,体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张兴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12):P.139-139.
[2]费锦华. 立德树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探析[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01):83.
[3]卢菡. 立德树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3):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