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与艺德教育的协调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 黄会
[导读] 近年来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尤其重视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工作
        黄会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530022)
        
        摘要:近年来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尤其重视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工作,但过程中发现艺术高校艺德教育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课程思政参与热情不持续,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误区,使艺德教育难出效果。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进教学顶层设计,发挥思政课程协同作用,鼓励专业教师守正创新,化德育成果为教学成果等来解决[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2020SZY0)
  作者简介:黄 会,女,广西艺术学院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关键词: 艺德教育;课程思政;专业课;艺术生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为谁立言为谁创作这一根本问题,即继承又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中心的文艺理论。社会主义文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艺双馨文艺人是必须。教育是国之大计,青年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我国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期,说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有利于化解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在怎样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怎样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人,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指出了课程思政改革以及如何持续创新等方向,艺术类高校要种好这份责任田,把握好课程思政和艺德教育的本质和联系,增强二者育人的协同效应。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艺德
        艺德的“艺”狭义上是指局限于舞台上的通过肢体动作或声乐传递故事的演员;从广义上讲则是有才艺、有手艺的文艺工作者。本文是从广义对象探讨艺德,即从艺者具备道德品质。梨园古训“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从业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反映在文艺作品中,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从艺人的魅力是否延续取决于从艺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 、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 管斌. 试论艺术院校加强学生艺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02):142-143.]。纵观历史,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德教育。
        (二)艺德教育的概念界定以及特征
        1.关于艺德教育的概念界定
        艺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本质都是育人,先秦时期教育大家孔子提出的“仁学”。“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是强调圣人的自律,行为准则既是“礼”,“虽和为贵,但不可不以礼节之”。孔子的“圣人之道”是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充分彰显了“德育思想”的意识形态作用。在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德育概念始于20世纪初王国维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三育观”介绍到国内,由于中国社会当时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尽管这一时期的“德育”仍有爱国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精神的元素,但也残留了中国古代的专制、封建等落后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德育观开始向现代转型。道德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由单一的道德教育扩展到法治、心理、思想等更加全面的教育。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可将艺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化,即在德育的基础上融和艺术文化课程,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加强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培育。
        2.艺德教育的特点
        艺德教育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艺德审美品位、文化修养、专业技能、道德情操都是艺德成果的具体内容。
        (1)技能训练树立职业信仰。专业技能是艺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家有家规,行有行规,从艺人爱岗敬业,遵守行业规范,即是端好自身饭碗也是服务社会的前提。从艺人的艺伎精进需要长期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由于人有思维、体能、性格、偏好的差异,艺德素养也就千差万别,自我约束、专业态度、守则养成就成了艺德教育最基本的效果。
        (2)文化修养提升艺术品位。无论演员、画家抑或歌手,艺德修养和艺术修养决定其魅力在时光流逝中是否光彩依旧,艺德形象的塑造不仅要学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不断的从历史、哲学、政治、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重吸收养份,这是理解、悟透所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加以改造和创作,所以文化功底厚重更容易使文艺人在艺术实践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反过来指导艺术实践。
        (3)道德情操涵养艺德素养
        艺人也是社会一份子,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艺术无国界,但文艺人有国家,古往今来集大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家国情怀、明辨是非,弘扬大道的人。个人情趣和崇高格局并不冲突,甚至相得益彰。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人的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并被人民喜闻乐见,离不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社会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艺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艺术创造实践的精神驱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德教育的逻辑关系
        1. 艺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延伸,本质核心都是立德树人。要挖掘各门艺术类课程的德育功能,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今天课程思政的推进,实则是实施艺德教育的具体措施,艺德教育是艺术课程思政的成果目标。
        2.艺术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艺德教育的媒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中得到重视和挖掘,艺术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品味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艺德教育的首要目标。
        3.思想政治教育和艺德教育具有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指导艺术高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的实践和创新,事关艺德教育成果的数量,艺德教育在大德育方向不变的框架下,提升艺术生的职业修养,有利于艺术专业人才养成。
        二、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德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对内既能凝聚民心,对外又能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消除误解,强大国际话语权,文化输出是必须。从艺人是文化输出的践行者,培养从艺人的爱国心就成了新形势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国家战略之一。
        (二)有利于新时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园丁。好的文艺作品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又促进国家、社会、个人不同维度的精神建设。伟大的改革开发转变了中国人民的内部矛盾,乡村振兴建设已经成为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战略选择,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一半以上,意味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得好,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做得好。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理论,文艺工作这只有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才能不断探索出文艺创作的规律。高校艺德教育首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文艺人,在倾听国家的声音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优秀文化中去粗取精,实现技艺精益求精。
        (三)有利于新时代艺术类课程思政工程建设
        3.1“技”、“德”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德艺双馨”最早出自《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艺术人的最高褒奖不外乎“德艺双馨”四个字,一个人光有技艺而没有优秀的品德不能称为艺术家。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升艺技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谈到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主体的担负着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实践过程由浅入深,完成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依靠是实践主体的精神能力,即自信、激情、创造、毅力、勇敢等,而这些又离不开自我控制力。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画家、文学家没有一个不是有着极强的约束力,马克思正是耗尽毕生心血成就了伟大的《资本论》。自律是艺术人对技艺追求的精益求精,是探索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不违背社会规则的职业操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历史上有才无德的危害不胜枚举,如何培养德才兼备之人,这是教育应该思考的地方。艺术教育是精神教育,立德树人更要放在技能教育之前。为国培养德艺双馨人才,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提高艺德育人功能势在必行。
        三、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德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
        艺术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出艺德效果的重要形式。艺术生轻德育,重专业的现象已久,另外在教学实践中专业课引入思政元素,部分学生会呈现初期热情后期疲态的状况,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对扭转该现象为提高课程思政艺德产出效能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一)学校层面。教学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的改革宣传力度不足。
        (二)教师层面。首先,教师政治立场、文化修养、职业操守是课程思政推进工作受阻直接原因。其次,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误区,使艺德教育难出效果。部分教师以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政课程,一些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做宣讲初期还受到过 “这个概念是不是写错了”的质疑,有的老师还以为是让专业课教师去讲思政政课,于是认定这是一种即重复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工作,还增加自己的备课负担的无用功。最后,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原来强调技艺传授,加入思政元素,沉闷且不易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旦与专业课融合,没有科学的教学设计,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专业课的吸引力,导致课程思政德育功能的弱化。


        (三)学生层面。艺术生的性格浪漫、前卫,崇尚自由洒脱的生活体验,与向来以严肃、正经、“说教”著称的思政课有几分格格不入,虽然前卫大胆的个性是艺术创新的源泉,而反过来又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作家或明星为了流量,通过出格的方式博眼球,虽然被社会不容。但总一批大学生去追捧,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展开构成一定阻力。另外,授课教师要从现实中找到警示素材融入艺术类课程,把学生的价值观引入正轨,培育优良的艺德情操。
        文化基础薄弱也是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德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论,若是没有牢固的文化基础,听课就费解。即使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理论要接地气,在学生的理解范围里操作起来寸步难行。比如挖掘古典艺术的德育功能,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熟悉,不谈艺术的转化再造,理解上都有困难。
        
        四、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德教育协调发展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是人生即将瓜熟蒂落的重要时期,绝大多数人到了这个阶段才真正离开父母离开家,兜里揣着父母给的钱到远方求学,在开启所谓独立自由的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如果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容易在转换的环境中迷失方向。所以在这个要熟未熟的关键阶段,仍然需要精心打磨,护理培育。青年人只有勇担重任、砥砺梦想、实干拼搏这个国家的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青年人是造梦的阶段,伟大的事业始于伟大的梦想,梦想是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院校要精心引导,培养德艺双馨艺人,就要发挥思政课程的协同作用,课程思政要发挥德育功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政策性为导向,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首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旗帜办好文艺教育,关键在学校的制度设计和规划。针对部分师生课程思政理解模糊不清问题,如何讲透讲清。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推进党政同向同行,层层部署,组织调动各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党委书记、校长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头走进课堂,做好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严格管理和科学引导下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取长补短,为课程思政的创新提供经验,实现既要把专业课讲好又能提升艺德内涵的课堂效果。
        另外,艺术专业课教学有自身的教育规律。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课程思政的指导意见和计划,在实施计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照搬照抄简单重复,艺术课程浪漫感性,思政课程严肃理性,鼓励专业教师挖掘二者相融的点,学校要营造相对宽松的积极地氛围,有目的去引导教师挖掘核心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在经验不断积累中探索出课程思政教学规律,以点带面,形成示范。
        (二)以艺德输出导向,调成授课形式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为了取代思政课,而是要发挥它的协同育人功能。首先,要配齐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群有素养,有信仰,有政治观的思政师队伍作牵头,是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前提。另外,要解决好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的相互配合问题,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统筹推进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名家或政治理论水平地方教育主管人员到学校宣讲思政课,给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扩大宣讲覆盖面,实现全员联动育人的环境。
        (三)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教育
        学校是育人之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艺术教师要多倾听国家的声音,为国家思考,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1.在知识传授中引导价值观。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富有生命力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增强及直观的引导,“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2.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专业教师要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规律,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和社会资源,最大程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素材,培养学生的政策敏感度,厚植家国情怀,拥护中国产党的领导,提升“四个自信”。
        3.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着对事世的洞察以及独到的见解。着眼于发现现实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继承和批判前人的优秀成果,提炼出具有建设性和观赏性的艺术佳品。新时代下,文艺理论课、实践课要提升德育功能,就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讲。比如一些获奖的红色革命舞蹈为什么会有感染力,不仅在于肢体动作的绝美技巧更在于表演背后的价值内核。一段中国革命建设道路的曲折历史通过舞蹈的加工和再现,能够让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对这段历史认识不充分的00后得到具象化的视觉感受,从而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德育中,教师与其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不如引导教学主体发现问题,在循循善诱中,实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一说到思政就想到严肃、抽象不接地气。实际上它并不是激活课堂的障碍,能否让学生听得过瘾,实现思政元素入脑入心,关键是要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流动起来。专业课教师就要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处理好专业课程和思政的关系,找到学生的困惑点、难点,才能精准施策,诱导启发,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创新的起点。教学无定法,创新无止境,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会一直在路上。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除了靠学校,还要靠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0-14)[2019-11-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1116825558.htm.
        [2] 李滢皎. 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 决策探索(下),2021(01):42-43.
        [3]顾松. 新时代文艺的旗帜和方向——学习领悟习近平文艺观主要观点及其深刻内涵[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6):40-43.
        [4]刘美红. 艺术院校红色艺德教育传统的打造及其育人功能[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53-54+67.
        [5]文彦波. 艺术类大学生艺德教育路径探析——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 艺术科技,2015,28(10):11+30.
        
        
        A Discussion about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rtistic ethics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Huang  hui
        (College of Marxism,Guangxi ArtsUniversity,Nanning530022,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ollege courses has been promoted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during this process ,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art mor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are not obvious.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sustained,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art and moral education to receive positive outcomes.Here the author lists some suggestions in response to solve this problem, which are improv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eaching, giving play to the synergy of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encouraging professional lecturers to maintain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turning the results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achievements, etc.
        Key words: art mor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rt student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