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宁雅清
[导读] 德育问题是当今教育问题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宁雅清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德育问题是当今教育问题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基础教育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从四个方面建构德育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面对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有待提高
        首先,教师主导教学工作,既要重视“授业解惑”又要注重“传道”。小学生又有明显的“向师性”,表现为以教师为榜样,下意识的模仿教师的行为等。所以教师的道德水平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道德水平应该成为考核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的教师考核中,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以衡量教师的道德水平及教学过程中德育作用的发挥程度,教师缺乏外在的压力,使得部分教师不重视小学德育工作,工作缺乏动力,工作方法老套。其次,虽然有部分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德育老师,但是许多德育工作者是非“科班出身”,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其中也出现打骂学生的老师教导学生不要打架、骂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德育教育内容形式化
        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制定,但是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仍存在只重视机械的教育内容的灌输,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将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理论性质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但这却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缺乏生命力,往往会导致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出现了许多小学生学会走后门送礼,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等现象,这都是由于德育的教育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关键期”,错过建构小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其次,德育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国内多数学校,德育课程不系统、德育实践场所匮乏、缺乏专业的德育教材。
(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德育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也起着十分的重要,在当前,我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德育教育工作的因素。从家庭因素方面来看,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比例高,在家庭中,学生是中心,家长过分的宠爱使得他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淡薄,集体意识、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合作意识。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社会上出现了诸多违背传统社会道德的行为。自主判断能力薄弱是小学阶段儿童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据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纳发展阶段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水平1到水平3的发展过程之中及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到第三方的观点采择。道德认知比较肤浅,道德情感以直觉的、与形象相联系的为主。

所以,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选择相信社会中不道德的行为是正确的,同时,网络信息的“大爆炸”使得小学生出现过早的接触色情、暴力的信息,在判断力薄弱和好奇心强的情况下,小学生心智早熟,做出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行为频频出现。
三、多维视角建构小学德育教育
1.培养专业化教师,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者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始终承担着两种责任,及“教”的责任和“学”的责任,“盈科而进”是对于教育者“教”方面的指导原则,即启发德育教育者要注重学生对于自己所教授知识的理解情况,关注教育的质量,秉持着耐心循序渐进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进行爱国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直观性强的道具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国徽”,让学生描述国徽的特点,既锻炼了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又训练了其概括能力。同时通过教育者普及国徽的含义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让小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的概念。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教育者可以试着讲解简单易懂的爱国小故事来传递爱国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英雄事迹来进行爱国教育,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中循序渐进的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理解爱国的内涵;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反求诸己”,引导教育者去反思自身的人生态度,引导教育者树立职业的规划与目标,鼓励教育者进行写作,分享德育教育经验;而在“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者因坚持“由博返约”,不断的学习德育知识,将外在的知识与自身修养相融合,塑造有启发性的高质量。
2.加强学生德育学习的自主性
        道德教育的关键是是否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刚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外界正确教育的导向下,通过自学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学的次数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成正比的,通过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反馈等,学习的自主性就会逐渐增强,同样,在学生刚接触到比较深奥、抽象的德育道理时,可能不能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讲解来消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电影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来完成德育教育。
3.加强榜样示范的作用
        道德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发展的一生,但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榜样的选择和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趋于一致,表现为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逐步发展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会认为听家长和老师话的就是好孩子,所以将家长和老师作为榜样。同时,学生会下意识的模仿家长的行为和习惯,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注意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应该在孩子面前尽可能的表现优秀的行为,这样才能培养受教育者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应注重平时的言行举止,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徐永胜,李建敏.把握育人方向提升育人品质“六个下功夫”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5):2-8.
[2]黄瑞萍.德育维度下的小学环境教育探究与实践[J].教学管理,2017,(35):11-13.
[3]戴晓彤.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