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红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实验小学 722305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学生们整体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所以,数学老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合理的方式来发展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对此,这篇文章主要从优化数学问题的难易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解题信心三个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解题能力;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授课中,老师们以单一的灌输式为主,学生们的课上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没有有效达到。小学作为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做好铺垫,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学科,其学习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的实现课上的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分享一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一、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比老师们灌输的方法效果好。新课改后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老师们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们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老师,要认识到解题能力的重要性,从而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落实这一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1.从实际出发,优化数学问题的难易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刚刚接触数学知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老师们要优化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学生们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会降低学生们的解题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老师们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们=可以进行拔高训练,让其进行知识拓展;对于中等生们,老师在要求其完成作业后,可以让他们适当的思考,布置一些提升试题训练;对于一些后进生,老师们要注重基础性的作业布置,在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的同时,也要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们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了解每位同学的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老师们要以鼓励性话语为主,增强学生们的解题自信心,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分层作业的布置,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挑战自我,得到应有的发展。
2.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让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们占据了主导地位,课上习惯对知识进行传授,认为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了,这导致学生们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为了转变这一现状,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探索和思考,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数学老师们要给学生们创造提问和思考的空间,从而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摸球游戏,来了解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由此发展学生们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为学生们准备好口袋,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球、白球和黄球(各5个),接着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游戏,学生们摸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摸到红球的几率是多少?摸到哪个颜色的球几率比较大?会不会摸到黑球?”学生们操作后我进行提问,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我进行点评讲解,并对相关的可能性进行讲述。然后我指导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摸球的可能性大小。最后我让学生们思考自己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盒子里放着两个红球和五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等等)让学生在课下围绕这下问题展开探究,下节课一起交流分享。如此,我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的方式,发散了学生们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操作能力,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3.培养多种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解题信心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答方法,在学生们的练习题中,模式常常较为单一,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几个数学问题,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数学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们多样化的解题技巧,让学生们开拓思维,在不断的探究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实现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收集、整理数据,了解统计的概念,并学会用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课前我让学生们对班级里男生、女生的身高进行了统计,课上让学生们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说一说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男生的身高相对较高,女生的身高相对较低)。接着我让学生们阅读教材,试着用三种统计图来表示男女生身高的比例,学生们画统计图的时候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找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我通过板书对比这三种统计图的区别,让学生们试着说一说这三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同时我进行总结和强调,指导学生们这三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最后我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计算、表示。如此,我借助统计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知道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间接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培养了学生们多样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是老师们日常授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所以,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学情出发,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设置合理的授课方式,从而帮助学生们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们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瑞琴. 巧学活用,解题达人——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000(001):134.
[2]刘岩岩.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试题与研究,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