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贺兴强
[导读] 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模式都较为传统,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
        贺兴强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 253200
        摘要: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模式都较为传统,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方面并没有很重视,这也是老师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缺点。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尽早地培养相关的历史核心素养,这样也更适合相关教育部门和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变化,教师不能单方面地进行课本上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的意义,告诉他们要从古人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明辨是非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历史教学指明了一条道路,而究竟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赖于我们广大教师去探索。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核心素养,基本上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历史事件是建立在特定的时空之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所以在讲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时一定要将它放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才能显现出这个事情的意义。而史料实证就是要对获取到的史料进行辩证分析,通过完整的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论证和探索,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真实客观地辩证分析。而家国情怀,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并且从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对待历史、理解历史以及认同历史。
二、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以及原因
        部分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过于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学方式多采用语言教学的形式,且并未及时进行知识拓展,同时一些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导致先进的教学设备无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有限。同时,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及历史地图,这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但是学生对历史地图的使用方法不清楚,教师的指导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认为历史地图知识单纯的为了占据篇幅,学生的历史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较之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的学习应该更加侧重于考据论证,但是学生历史观念受到网络等其他方式的干扰,并且学生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历史观念不正确,错误地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正确的。此外,长时间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不到提升,历史从来都是需要不断深入地解析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把结论直接了当地摆出来。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问题意识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三、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高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像历史这门学科,书本上的历史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而且固定性知识较多,像年代和历史人物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较多,但是学生单纯地掌握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拓展,了解到更多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下要多阅读历史读物,也可以进行标注和记录,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的是,让他们进行阅读并不是单纯地读故事,而是要高效率地展开阅读计划,是需要通过相关内容阅读去了解到一定历史知识的。很多初中生在阅读历史读物时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而是将阅读作为一项任务,是被迫式地阅读,学生的阅读记忆也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这样是比较浪费时间的。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时,会直接选择跳过,这样也是不对的,当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时也应当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样才能够了解更全面的历史知识。因为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在进行历史阅读时会采用速读的方法,这种阅读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在阅读时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思考,而是将量作为自己阅读的收获,也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学生在使用速读阅读方法时,应当恰当地使用,在遇到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时尽量避免这种方法的使用,这样不容易忽略细节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速读之后再进行部分精读,对重点知识进行仔细揣摩,但同时也要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不要过度偏离课本,再选择历史阅读读物时要以课本为中心,在精读重要历史事件时也要学会做笔记,正如一句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阶段,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历史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增长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另一方面则是在历史学习中融进自己的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再一方面,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历史阅读活动,抛开课本的束缚,开阔学生的眼界。此外,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其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要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对历史的不俗见解,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
        (三)合理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也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理念,倡导不同的学生施加以不同的教育。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而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兴趣、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层次教学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分层教学,要求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历史学相框,避免“一刀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从而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通过历史情境再现的方式教学历史知识内容
        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内容对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跃性,改变了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再现某些历史情境,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时代记录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时刻,提高教学质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寻求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改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能够吸引学生。
结束语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教学的本质,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科的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6+80.
[2]尹小平.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94-195.
[3]陈丽红.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8(31):97-98.
[4]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
[5]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