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史料植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始终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孟雪
[导读] 史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某个阶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孟雪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史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某个阶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年龄心理的相对成熟,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特定的史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正确的史料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教学成果,强化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让史料植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始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根植策略
引言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出历史课程教学育人的价值,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基于史料实证素养进行自主探究,判断历史知识的真伪性,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意义
        史料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是西方国家在历史教学研究领域掀起的一场新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掺杂史料文献资料,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了解历史事件,强化学生研究历史文化的素养。史料记载的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如何去感知、体验这些历史,就需要依靠史料叙述,这也是历史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的不同之处。高中课程种类繁多,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任务变重,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探讨运用史料文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对待历史问题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植根史料的策略
        (一)培养史料实证,拓宽学生视野
        史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把握历史事件中的重要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运用史料以及自主进行史料收集和辨析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事件分析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针对史料提出自身的观点和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积极运用史料来论证历史,常用到的史料包含历史叙述、图像、材料和历史考证等等。在收集和运用史料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来源的科学性,以此来保证史料能真实反映历史事件。同时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避免选择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上古史料《竹书纪年》中的内容:“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史记》等史料中,我们知道上古的时候帝王都是禅让制度,十分和谐,但是在《竹书纪年》中,我们却发现并不是如此。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不同吗?你觉得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发现:“《竹书纪年》中说商朝迁都到了殷之后,过了273年被周武王所灭,但是《史记》却说是773年,这其中差了很多年。”学生挖掘出这些问题后提出:“看来史书也不都是正确的,这两者谁对谁错还需要通过考古发现等其他的方法加以验证,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判断。


        (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加强学生历史认识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客观的历史线索为基础,以自身理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能力。学生要学会以唯物历史观看待史料的发展,通过客观性的分析,历史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具备科学性的历史认识,学生在认识史料的过程之中,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思维能力,历史的记载具备主观性,无法做到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记录者的态度、目的等都会对学生判断历史时间发展产生影响。在一些历史事件中,有着多个记录者,且记录者的内容差异较大,甚至有着冲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学生历史判别能力的培养,教学史料要多角度进行收集和使用,让学生能够养成全方位看待历史事件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太平天国”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而教材之中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而在实际的历史研究过程之中,国内外的史学家对于太平天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教材与最新的研究有所差异,难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历史动态。因此,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期间,不能单纯以教材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对其进行补充,布置学生自行收集整理关于太平天国的史料,通过多类型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史料植入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导入环节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导入精彩绝伦,学生的思维就能快速被点亮,课堂进程就能顺利推进,教学实效性自然凸显。导入环节的点亮必须独辟蹊径,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教师不妨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展开引导和设计。兴趣是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其思维认知自然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史料资源不是单一的,它往往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要发挥史料特性,将相关图片史料与信息技术资源相融合。经过系统化的整合,史料资源能够触发学生视觉感知,焕发学生学习精神。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掌握秦朝建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秦朝灭亡这些内容。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初,我立足《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的《过秦论》,为学生们讲述了陈涉起义的故事。故事内容包括了历史背景、人物命运和高潮内容,很容易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讲述了故事之后,我发现不少学生还意犹未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历史故事内容,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陈涉为什么要起义呢?他的起义是否成功了呢?对秦朝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历史上起到了何种作用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自主地打开教材,从秦朝的政治制度入手,探寻问题答案,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督促,他们可以自主地探究新知,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史料延伸实践训练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认知和灵感,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生成的表现。高中历史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布设适当的实践训练,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的构建需要融入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史料就是最主要的部分。历史训练可选择的题型较多,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也可以是简答题、分析题。后一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从这类题入手寻找训练切入点。布设简答题、分析题时,教师不妨融入一些史料,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为学生个性解读提供渠道。
结束语
        经过上述内容的叙述可以知道,史料文献对高中历史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91.
[2]赵振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47.
[3]苏世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J].高考,2019(36):80.
[4]吴峰,孙玉环.运用史料实证实现高中历史立德树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41.
[5]杭伯行,赵广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