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云
湖北省宜都市杨守敬小学 443300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生活,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基于计算机开展的工具性学习科目。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需要充分体现出课程的生活化特点,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进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是基于新课程背景下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下,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问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充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更好地感知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中生活元素进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程学习内容,刺激了学生学习兴趣,让课程更加活动更具生动性。此外,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的应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启蒙阶段,采用生活化教学,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知识点。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的信息手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故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时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将生活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拓展了教材范围,另一方面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中有关《画图软件》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布置一个极具实践性与生活化的作用,让学生设计一个以家为主题的图画,其中就家进行细化,包括桌椅、床、电器等,让学生就回忆与生活经验,利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信息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生活元素的切入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病毒》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结合感冒病毒这一概念进行课程的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同时也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更加生活化,进一步转化为日常经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是新课改背景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更易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PPT》教学时,教师提前结合教学内容准备教案,然后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PPT,可以运用PPT的形式来表现教学设计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PPT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体验了教师的角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充分了感知了教学内容。再如在进行有关《电子表格》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成绩单》为主题,通过将学生模拟考虑的成绩单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每个人的成绩,进行排名。用贴近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活情境,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也更加的生动有趣,教学氛围更加愉悦。
(三)有机融入生活实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所遇见的一些规律与认知,就可以充分地引入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教学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案例。教师通过“同学们都见过家里的衣柜哪,请同学们说一说衣柜有哪些功能与规律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与区别,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衣柜中的有很多格子,我们要想更加方便地找到我们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呢?”然后基于这些问题,引出文件夹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文件夹的概念与功能,是用来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的,让人更加方便与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文件。
(四)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实践
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来说也不例外,其教学目的就是工具性知识的实用性。教师需要就教学目标进行理解,然后为学生构建课程学习与实际运用的桥梁,将知识运用到对生活实例中,进行有效地处理。例如: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时,为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与祝贺,就可以利用电脑与信息技术,以节日为主题,制作贺卡或者PPT文稿,然后利用打印机打印出来,送给自己的父母,充分地感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全面落实,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需要全面考虑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学设计也更倾向于生活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与工具性特征,同时与日常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相符。从生活实践出发,创设生活化教学课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冬冬.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风,2020(10):64.
[2]张静怡.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