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潇
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可见,“质疑” 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且在各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疑可质”; 多方鼓励提问,使学生“有疑敢质”; 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有疑会质”; 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有疑必质”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质疑能力 培养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并能主动发展。在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正是其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表现,没有学生质疑的课堂是无味的。
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疑问,只是许多不能迸发出来。作为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有质疑能力的未来世界的开拓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疑可质”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教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会问才会学。可最后发现越是好学生问题越多,反而平时成绩一般或中下的学生一个问题都不提,即便不会也不问,这些现象让老师们很是苦恼。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使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斥责;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跳不出教师预设的“圈子”。因此孩子们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也不会向教师质疑,更不会向课本挑战。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可以说是历史,特别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久未变更的中国教育教学传统方式的产物。但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助产士”的角色。因此在这场教育模式大改革中,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应从自身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为孩子们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让他们有疑可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积极提问: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课件出示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了解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
(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的发言)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小数?
生2:我想知道小数是怎么写的?
生3:我想知道小数怎么读?
生4:我想知道学小数有用吗?
……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充满了好奇心,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师:谁会写小数?
(大部分学生在回想,在犹豫,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请三名举手的学生写小数(5.28?? 3.9?? 45.60)
师:他们写的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师:谁想读一读这些小数?
(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生:五点二十八。
师: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五点二八。
师:你们同意谁的读法呢?
(生疑惑)
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五点二八,学习了小数表示的意义后,我们就会知道原因。
师:谁愿意把这个小数再读一遍?
生读小数
师:你们觉得小数与我们以前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生:(很快地)小数的中间有一个点,要读成几点几。
师:说得真好,这个点可千万别读漏了。
生:小数点前面的数和小数点后面的数读起来不一样。
师:(故作疑惑地)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小数点前面的数读几十几,而小数点后面的数是一个一个分开读的。
师:(面露欣喜之色)这位同学解释得很清楚,小数点后面只要依次读出数字就可以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小数点前面和后面在读法上的区别。
生边读边体会。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有疑可质,并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多方鼓励提问,使学生“有疑敢质”
许多学生不提问是因为不敢问,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学生处在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上课,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
﹙一﹚让学生多说,让问题脱口而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让学生多做,让问题在活动中滋生。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让学生多想,让提问变得深刻。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还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敢于质疑。
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有疑会质”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首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和好奇的天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也就是说“乐在其中,才会有吸引力和产生内趋力。”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导学生对“先通分”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要通分,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呢?”又如,在教学计算32.63 ÷0.7时,我们通常这样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但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就像上面这个计算题目,有的学生就问:“我也可以先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把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来计算。”应该说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它要我们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
再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87×304’,在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法则后,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间:“乘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过程中只乘两次?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说明还有学生不理解,敬师必须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着重教学,使学生明白“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的道理。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四、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有疑必质”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依赖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们应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形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
导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让学生在质疑中寻求快乐,找寻成功的喜悦。养成“有疑必质”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通过有效控制要引导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同时不要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才会真正提高。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东西可问、有胆量敢问、有方法会问、有习惯必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1999.
[2]沈湘秦 . 《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钟凤鸾.《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