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125200
摘要:高中生物教师可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课中依托教材并不断延伸与拓展,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课后通过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落实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基于此,以下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方式;探究
引言
生态文明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为宗旨。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也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高中课堂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能够使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高中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
结合新课改的背景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要求能够落实生物课程内容,还要求提高高中生的生物专业素养,所以渗透环境教学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教学方式。高中生物与环境教育是一种统一并且彼此成就的关系,在生物课程中渗透环境教学,不仅可以落实生物课程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度。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是占据的内容比重还是很大的,充分说明了环境教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自然与科学,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提出的内容与观点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很重要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标明,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人类与环境和谐同处的意义,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还分析了我国的环境形势并作出阐述。生物课程内容除了包含生物特性、活动规律以外,还包含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是无法间断的,因为生物的生命运行主要靠能量的供应,而能量来源于自然,环境是自然的状态,所以生物的活动受到环境牵制。同时生物所在的环境中何种活动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都会导致环境的变化。在生物课程讲授时,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分析并引导学生对环境与生物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解,不断传播环保的理念,让高中生意识到环境破坏为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生物教材中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主要的内容就是对环境保护的阐述,为教师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与教材基础,教师可以在讲述课程中充分加入环保的思想,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引发的环境影响,让学生自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二、环境教育渗透入高中生物教学的举措
(一)结合生活实践,渗透生态文明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生物课堂价值得以充分展现的场所。如果教师能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那么高中生不仅能学到基本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技巧,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会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从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因此,生物教师一定要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视,创造特殊的学习环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想方法。例如,在讲解“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濒危动物的信息,通过观看《动物世界》、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濒危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教师结合本节课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知。
(二)打造学习共同体,双边协作学习
立足高中生物课堂,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作为课堂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与素质的关键所在。为此,在生态教育视野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必须把基本部分视为关键,而形成双边高效互动的协作学习方式是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必然渠道。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为例,在“探求新知”阶段,必须先设置一项有共同意义的互动话题,如:“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如何?未来增长的趋势又如何?”随后,将我国近10年内的人口增长趋势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供其深入思考和分析。最后,组织师生进行观点分享,推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反驳与论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未来增长的大趋势所在。在“难点突破”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设置协作学习项目,如:“人口增长能够为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数据分析、总结等工作。
(三)充分利用教材,拓展生态文明思想
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完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的同时,引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章节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关联。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关注程度。例如,在讲解“生物科学与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厘清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哪些工业和农业会对生态文明造成破坏,对此开展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传达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教师讲解完基本的知识以后,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讨论、分析生活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进而唤醒学生的保护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
(四)开展师生互评,构建高校课堂
在高效课堂构建的实施方案中,高效的总结与评价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总结与评价部分。以《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为例,就师生互评工作而言,必须先做好随堂总结工作,让学生了解到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并且与“J”型曲线相比较,确保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在此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针对学生课上学习的成果,以及态度和积极性做出评价。随后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看法的空间,鼓励学生从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出发,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希望改进的意见。教师要认真整理学生意见,并将其视为今后教学方案制订的重要参考,由此确保生态教育的高效落实和课堂教学活动全程的高效性。
结束语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强化环境与生物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表达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高中生投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去,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采取课外实践、信息技术教学、多人会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观察、分析、总结、寻找对策的闭环式良性思考模式,让学生接受环境教育以及掌握生物课程知识的同时可以接受良好的素质培养,从而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俊辉.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88-89.
[2]逯晓杰.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孙红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20(08):184+187.
[4]刘艺园,宋东慧,崔浩前.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现代交际,2020(02):206-207.
[5]钱建伟.将环境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