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主题素材积累路径探索——以“母爱”主题素材积累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 周文献
[导读] 写作中素材是根本,高效的素材积累需要掌握一定路径
        周文献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摘要】             
         写作中素材是根本,高效的素材积累需要掌握一定路径。本文以积累“母爱”的主题素材为例,探索主题素材积累路径,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从已有资料中积累主题素材,二是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积累主题素材,最终为一般意义的素材积累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初中作文     主题素材     积累路径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现今中学生们在写作上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存在作文内容空洞,作文题材单一的现象,究其原因,他们关注的重心多在写作技巧上,较为欠缺构筑作文的最基本要件——素材。作文的素材犹如建房的钢筋水泥是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作文的素材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有意识,讲方法的积累。主题素材积累是一个适合初中学生的素材积累方法。
         主题素材积累是指围绕着某个主题全方位多渠道地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的一种积累形式。它的优势是把同一主题素材有序集中起来,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素材库,写作时可以按需自由选取,避免出现需要用时方知少的局面。主题素材积累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素材的感知力甄别力,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开阔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素材积累的路径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下面将以作文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母爱”的主题素材积累路径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从已有的资料中积累主题素材。中学生以学习为职业,每天跟各种资料打交道,从资料中积累素材有天然的优势,只要用心一点,讲点技巧就可以收集到极为丰富的素材。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只要与主题相关都可作为素材来积累。从已有的资料来源看,学生获取主题素材的资料主要有课内资料和课外资料。   
         课内资料中包含教材、试卷练习、辅导资料等,它们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息息相关,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媒介,学生较为熟悉,其中所蕴藏的素材也易于得到利于积累。从作文实践来看,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反而容易排除在素材积累之外,这是极大的失误。
         教材是非常好的主题素材来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具有导向作用,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反复推敲论证的,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思想价值都很高,是主题素材的宝藏。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依托。所以充分利用教材,积累教材中和主题相关的素材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人教版教材中与“母爱”主题相关的文章很是不少: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冰心的《荷叶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莫怀戚的《散步》,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这里有为了鼓励瘫痪孩子好好活下去,自己忍受病痛却佯装无事的母亲;有为了避免孩子在选择上为难而甘愿退让的母亲;有不惜冒着性命危险支持孩子走革命道路的母亲。这些母亲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母爱的内涵,是非常典型的母爱素材。
         试卷练习、辅导资料中的材料也是很好的主题素材来源。这些材料编写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训练学生的解题作答能力,但在选用时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就是思想上过关,其次要具有一定代表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非常适合作为素材来积累。在这些材料中,以“母爱”为主题的素材就极为丰富,如2019年中考题中就有:河南省的《给母亲梳头》,讲的是照顾孩子十分用心的母亲,为了替孩子处理课业上的琐事,悄悄给孩子削好磨钝的铅笔。黑龙江省的《我们跟着月亮走》,写的是屡遭不幸,坚忍维持家庭的母亲教育孩子“一切烦忧都不必介怀”,跟着月亮走,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天津的《母亲的刺绣时光》,记的是母亲把做工精细绣有一路平安等祝福语的一摞鞋垫送给到外地谋生的女儿。这样的材料除了作为一般的考试或练习材料使用外,完全可以作为主题素材使用,而且学生手边就有,很容易就积累到了,可谓一举多得。
         从课外资料中积累素材是老师们经常倡导的,也是许多名人大家所提倡的,学生对此有一定共识,因此成为学生积累素材最常见的路径。然而细细调查分析学生素材积累情况的话,会发现形式单一是通病,学生往往局限于文字素材积累,对其它形式或没有意识到,或懒于动手。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同一主题素材可以从不同艺术形式中获得。

例如“母爱”的主题素材就可以从这样一些艺术形式中获得: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绘画卡萨特的《母与子》、梁洁华的《母爱》系列;电影《关于母亲的一切》(西班牙)、《亲爱的》(陈可辛导演)等。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积累素材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体会各种艺术形式独有的表达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领悟力表现力,为写作打开创新的大门。
        二、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积累主题素材。《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有关写作的教学要求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活动多交流,多方面地积累、提炼素材。引导学生以写生活日记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这里特别指明了生活是素材的重要来源。纵观文学史,大凡伟大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多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或艺术加工。汪曾祺说过,“照生活写”。法国布鲁斯也说过:“生活先于文学,就像干活得先有材料一样,山里没有丰富的大理石,世界上千姿百态的像也就无从谈起。”许多优秀的作家的写作素材就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张爱玲成长的大家庭,父母的婚变丰富了她的写作素材,创作出了《半生缘》《倾城之恋》等;巴金的《家》就是自己家的缩影;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他所见所闻的汇合;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他从出生到离开圣皮埃尔岛50多年的经历。2020年春晚小品《阳台》感动了无数人,舞台的对话,生活的场景是创作人员多次深入武汉城走访、体验得来。现实生活中得来的主题素材最真实,最鲜活,最有地气,最能引发共鸣。具体来说,现实生活中主题素材获取方式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从身历目睹中获得主题素材。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亲身经历是最好素材,它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经验与情感体验,具有唯一性。这部分素材可以说是深入灵魂,烙印在心灵深处,甚至可以不用特意积累就自然形成,只要稍加整理就很容易调取选用,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特别要说的是积累亲眼所见的素材。眼睛所捕获的信息量占一个人拥有的全部的信息的80%以上,在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个人的切身经历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亲眼所见的素材就极大扩充了主题素材的来源。我们经常说要善于观察生活,用眼看就是具体的实践。像“母爱”的主题素材就可通过观察生活中人的举止来积累。我们可以观察关注身边亲人举止来感受母爱,例如,年老的祖辈“母亲”是如何关心成年的儿女的,亲朋好友家的“母亲”是怎样爱护孩子的。社会的天地无限广阔,视野还要转向身边社会人的“母爱”。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书馆里母亲静静的陪孩子读书;树底下母亲掸去孩子头上的落叶;大路口母亲目送孩子钻进汽车;中午母亲煲汤送给寄宿读书的孩子------这些鲜活厚实的母爱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亲眼所见的人一定感同身受。
         其次是从“道听途说”中获取主题素材。通过“道听途说”获取素材,最后成功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代表是蒲松龄,他的《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原型是在茶棚里听来的。学会倾听,从倾听中获取,甄别,整理信息是中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中学生囿于学业的原因,生活环境的制约,亲身接触,亲眼目睹的东西十分有限,但如果懂得倾听,就能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从别人的言谈中捕捉到有用信息,作为主题素材积累来说也就扩充了渠道。“母爱”的主题素材,学生平时可以听到很多,只要稍加留心就会收获满满。在家中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口中的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是母爱;在学校同学嘴中的母亲对他们的爱护是母爱;在路途中陌路人述说自己母亲对他们的痛惜是母爱。母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有人声的地方,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躲不开的话题,因此母爱被听来的机会极多,也为积累相关主题素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主题素材积累针对性较强,需要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并且具备较强的收集能力,清醒的判断能力,清晰的整理能力,因此积累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厚实的素材基础,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素材积累的基本方法与路径,锻炼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学生整体素质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3
         【2】?崔晓敏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J] 学周刊   2013年22期
         【3】曾惠玲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谈初中作文素材有效积累的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