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曾晓芳
[导读] 学习行为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曾晓芳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湘南中学,湖南省郴州市423000
        摘  要:学习行为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对数学感兴趣直接决定了教育能否获得成功,所以对于此要高度重视。本论文着重于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引言: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很大的,教师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也会感到有压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的,至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就不会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效率低。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全面掌握,注意观察,从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规划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高中数学课堂上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思考比较理性化,这是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意志力。高中学生要学好数学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一名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在学习中就会充满动力,否则就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 。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途径,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在学习中端正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提高重视程度,能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所以依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教学,实施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对某个题型的熟练程度,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产生压抑感,学生就很有可能厌烦数学课,对其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意识,对各种数学活动积极参与,以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二、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扩展解题思路,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比如,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的走势,对一定区间内函数的单调性做出判断,基于此让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予以了解,更有直观性,也会记忆深刻。当学生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之后,在确定单调性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变量的不同所对应的不同函数值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出函数单调性判断的规律,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使学生对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所掌握,兴趣也得到培养。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师生关系存在关联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就要与学生正确交流,将自身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以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2] 。
        比如,面对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教师要能够心平气和,对于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辅导,并积极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教师持有尊敬态度,就会逐渐喜欢数学课程,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塑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感到课堂上无比的轻松,数学知识对其吸引力就会增强。教师在塑造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将生活内容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3] 。
        比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入生活案例,只见动画视频中有一个仓库,里面堆放着木头。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木材的堆放特点,只见木头堆放成一个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是4根木头,最下面的一层是9根木材,每一层都比下面的一层少一根木材,一共是6层。观看之后,教师让学生求出仓库里面一共堆放多少根木头。
        这个问题贴近实际生活,而且是用动画视频播放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有很多学生采用了层层加法,即4+5+6+7+8+9=39,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你们看一看木头堆放的规律是什么?从这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有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即4、5、6、7、8、9。学生们看着黑板上写的这6个数字,经过重新思考,就会发现4+9=5+8=6+7=13,13×3=39,这就是等差数列首尾相加求和法。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而是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景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师生充分互动还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亮. 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000(1):84-85.
[2] 李莹. 调动学习兴趣 培养数学素养——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000(36):87-88.
[3] 李效清.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让学生参与高中数学学科教研的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 2020, 003(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