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中的建联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徐鸿涯
[导读] 一首古诗有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物,环境
        徐鸿涯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一中,湖南娄底    417000

        一首古诗有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物,环境,事件等元素.理解一首古诗,就是为这些元素建立必要的联系.一首诗没有读懂,往往就是元素间缺少联系.无论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还是对其深层含意的洞悉,建联都很重要.李白<<感遇.其二>>: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诗中有一物,为东篱菊,有一人,为抒情主人公作者.理解这首诗,须将两者联系起来.要弄清两者的联系,必先弄清楚物与人各自的特点.”茎疏叶且微”是说菊花叶子小并且稀疏,”菊花虽然比不上兰蕙的幽香,但”亦自有芳菲”,从形到质,写出菊花的特点,”疏”而”微”是其形,”芳菲””清露辉”状其质.李白,诗歌天才.相传天宝二年(743年),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曾奉诏醉中起草诏书,伸出脚让高力士脱靴,宫里的人恨他,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于是开启了他浪迹天涯的行程.不难看出,诗中的东篱菊,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茎疏叶且微”写的就是他的处境;”芳菲””清露辉”是诗人对美好自身的肯定.诗里的物与诗里的人是相似关系.知道了这层关系,就知道了”徒”字深刻含义,以及后两句”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的旨意所在.诗人除叹惜自身美好而不得用外,还有飘落后,名无所归依的悲伤痛苦.
我们再来看一首关于菊花的诗.杨万里的<<野菊>>: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诗中有两物----野菊与东篱簇,也提到了一个时间----已晚,还有景---半山碧,人物除了作者,还有陶翁.诗的前两句写野菊,”未与””况”状其有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高洁品质,三四句写其洁身自好没有媚骨的坚贞节操,与后文”犹向陶翁觅宠光”的东篱族邀宠媚态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野菊的与众不同..”半山碧”中的”碧”是为衬托野菊醒目的”黄”,在作者的眼里,它光彩夺目,”已晚”而折,足见其喜欢之至.这便是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关系清了,诗的旨意也就明了了,整首表达了作者对野菊淡泊脱俗的赞美.
以上主要讲的是人物与事物的关系,下面谈谈事情与景物,人物的关系.岑参的<<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读这首诗,要弄清楚一个物,一件事,一个地方.一个物是指的火山云,”厚””凝””吞”状云之浓与大,”断””回”写云之变化;一件事是指送别,”迢迢征路””随马去”写离别;一个地方是指边塞,”胡风””塞雨””铁关””交河”对此做了交待.然后我们将这三个元素联系起来,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胡风塞雨,浓云密布,征路漫漫,匹马独骑,挥手而别,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自然是沉重与伤感,难舍与依恋.
刘长卿的<<温汤客舍>>: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诗里有两个地点,一个是温汤,另一个是客舍,如果把诗题中两个地点看成一个的话,这首诗就难懂了.怎么知道是两个地点呢?就得看诗里头另一个元素----事件.什么事呢?冬狩与泡温泉,此其一.冬季打猎,打完猎之后,去泡温泉,这事对应的地点自然是温汤,对应的人物是皇上;另一件事是住客舍,”客舍无钱”的不可能是皇上,由此可知,诗题中温汤客舍应该是两个地方,对应着两个人,那是不是指有温泉的客舍呢,也不是,皇上沐浴的客舍,不叫客舍,该叫行宫.两个地点形成对照,从而来表达一个主题,对自身处境的自嘲,最后一联,更是寄希望于礼部,相信自己的才能终会被人发现,能去朝庭做官,有对个人前途的自信.
诗歌的意蕴就在诸元素中洇皴流转而成,读诗务必求其元素之间的联系,它是读者此岸通向诗人彼岸的桥梁,也是解开诗歌之迷的钥匙.

注:本文系《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X19B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