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岑蔼丹
[导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岑蔼丹
        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学校, 广东省 江门市529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不断摸索、探究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我国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仅只限于在能力上,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当学生对学习科目产生兴趣时,学习态度也会发生着转变,从“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计算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题目,帮助学生改善自身不正确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运算,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还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教师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点“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此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在被动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不够细心,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想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从而忽略了计算中最重要的细节,计算过程总是随心所欲,教师留什么习题学生就做什么习题,从不总结计算的规律,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会大大降低做题的正确率。列式过程比较混乱,无法在习题中总结出做题的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做的也不够好,当计算的题目发生变形时,学生就会变得无从下手,过于复杂的算式也不能计算出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添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的制止力普遍较差,在教学中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注意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到其他方面。而传统应试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厌烦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以这些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避免了机械式的讲解,防止学生在被动下学习数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着趣味性的,让他们明确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真实意义[1]。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这一课,当讲到折扣这类题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买卖情境,例如,某个商品打了几折等等,让学生理解折扣是日常商品经济中经常用到的一个问题,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当学生对“打折”产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向学生讲解“折扣”的具体含义,并向学生提出几道折扣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分析总结这类题型的规律。接下来教师继续出示折扣类型题,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规律,自行思考进行计算。此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二)强化做题技巧,鼓励学生灵活运用
        简单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此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能将复杂的计算题变得简单化,更加容易算出结果,这样的做题方法不但能有效缩短算题的时间,还能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发现蕴含的技巧。计算变得简单化更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会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全体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2]。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分数的除法》这一课时,在计算分数“5/6÷5/12=?”时,学生拿到问题开始计算,教师发现全体学生的算法都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将算式变得更加简洁。从“5/6X12/5”变成“5/6X1/5X12”经过约分得出结果“2”,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样做题的优势之处。学生答:“这样做题比较便捷,更容易算出算式的结果”之后,教师在出示一些其他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此方式进行计算,从而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三)加强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教授学生学习书本中的公式、理论,还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过程,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考试中学生明明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点、熟记数学公式,自身的思维也到达了一定的水准,但在算题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计算的错误,而误选了错误的答案,导致数学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带领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并要让学生列出算式的每一个步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年级,为学生提供大量符合当前年龄的数学计算题,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例如,当学习完六年级“分数除法和乘法”后,教师为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设置大量适合学生的分数题让他们计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做题过程与结果,让全班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做题方式,当学生掌握多种做题方法时,自身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的迅速、敏捷。此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做题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从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技巧、锻炼做题能力入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做的方式、方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田娟.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分析[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34):288-288.
[2]于长林.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对于计算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究[J]. 好家长, 2016(8).
[3]王英.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5):6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