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财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泉下小学 ,福建省三明市365402
摘要:推动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城乡教育一体化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推广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一体化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本篇文章旨在通过阐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给出应对策略,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一定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教育;教育一体化;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满足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需求。通过科学的谋划和调整,集中资源使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城乡教育的融合和创新。在新的平台上进行资源的重新刮花和内涵建设,促进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本文希望借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环境和教学设施差异
时代在进步,城市和乡村都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乡村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城市[1]。城乡之间在物质方面依然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物质条件的单一决定了优秀教师不愿意到乡村任教,同时物质条件也控制了乡村学校在教学设备上的落后。这最终导致了乡村的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极为有限而且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上存在硬件差异。
由于乡村和城市的人民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乡村的学生辍学率显然是比城市学生的辍学率高。这一情况更加重了城乡之间的学生教育水平差距。
(二)教师资源差异
城乡之间的教师数量不均衡。当今时代,虽然每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但是他们的就业地点首先选择依然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就算是普通的二三线城市,选择在城里的大学毕业生也偏多,而选择进入乡村将教师作为职业的也是寥寥无几[2]。而且从教师的人员配比上来看,乡村教师往往要担负几门学科的教学,在这样的环境硬性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这也使城乡之间教师的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学生资源差异
生源质量在城乡之间的分布也是极为不平等的,相比与乡村中的学生,城市中的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丰富的知识,或者是从小就去各种地方旅游增长见闻。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乡村学生小学之前基本没有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多姿多彩。而且像上文中提到的,很多乡村学生不能坚持到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就算有很多能上完初中,在进行高中选择的时候往往只能进入城市学习,这也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继续深造的压力。
二、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对策
(一)促进改革综合配套设施
对综合配套设施进行改革是能够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行到底的唯一手段和方法。
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肯定需要物质条件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经济社会和政府进行支持,所以在教育进行改革时,应该要和社会其他各部分进行相互协调和配合。在社会进行经济支援的同时,教育内部也要进行改革,比如说教育投入制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教育管理制度,尽量要求乡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看齐,在补充基本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管理制度、教师人事分配制度和招生相关管理制度[3]。保证教学基本质量的同时,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的各项水平都落后于城市,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差异大。这也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入乡村教学的重要原因。要进行城乡教师统一进行统筹规划。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教师到乡村任教,吸引毕业大学生选择乡村教师岗位,同时补足乡村教师待遇薪资,在薪酬分配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乡村教师进行特别待遇。保证乡村教师的个人发展。其次就是根据现有的乡村教师,创造条件对乡村教师进行大范围的培训,提高现有乡村教师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加强小城镇的教育发展
目前来讲乡村的发展前景是城镇化,乡村的发展目标就是农村城镇化,也就是说在未来乡村教育发展的重心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小城镇教育。以小城镇为连接点,进行乡村和城市的双向沟通。有利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这就要求小城镇的建设规划部门,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城镇学校的布局和管理进行统一规划。比如说在小城镇办一所小学,既要满足乡村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城镇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经常举行教师培训活动,吸引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学校里来进行教学专题讲座,教学优秀课堂展示给乡村教师吸取经验,也可以鼓励乡村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保证乡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展开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解活动
城乡文化屏障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这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文化屏障,更是成人之间的教育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城乡认同”作为主题培育相关教育价值观。“城乡认同”就是城乡理解,在以教育为基础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同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4]。以沟通为主,根据教育的不断深化,树立起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友好意识,排除所谓的社会歧视,促进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人群之间的友好相处。
不过,进行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学校应该时刻警惕部分乡村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态,尽量保证交流活动处在一个宽容平等的氛围下进行。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活动的举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在乡村进行农作物种植亲子活动,或者在城市进行文化讲座,这都是逐渐消除城乡文化障碍的优秀方式。借此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结束语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对现实有着清醒和充分的认知。通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的深刻理解,实现城乡教育的互惠互动,为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晓娟, 马飞.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实践重构[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3):35-39.
[2]黄海明.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 (1):32-34.
[3]姚佳胜. 城乡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的政策执行反思——以云南省M县撤点并校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 288(3):32-36.
[4]]向庆明, 陈楠. 党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红色引擎"[J]. 四川教育, 2019(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