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青璜中学
陈丹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初中阶段进行物理授课时可以通过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授课,新课改中提倡物理教师和初中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接触到的用品进行实验,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感受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本篇文章想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初中阶段进行物理授课如何能够与小实验进行结合。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小实验;应用
一、教师设计小实验,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
进行物理教学时很多物理老师无法避免物理学习中的抽象知识,有的时候自己虽然强调很多遍,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无法深入的理解,有的孩子虽然表示自己已经理解了,但是面对习题却是无从下手。但是通过研究发现物理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小实验能够化繁为简,让孩子更加直观的理解,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
案例1:用实验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将适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从而证明分子问存在空隙。有的孩子没有条件直接进行水分子以及酒精分子空隙的观察,所以进行学习时会比较抗拒,觉得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此时物理教师能够在进行教学时通过一个类比小实验,比如,用两只量筒分别取100mL黄豆和100mL菜籽,同时倒入一只大量筒中并摇动,同学们发现大量菜籽进入了黄豆空隙中,所以它们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通过这个类比实验能够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空隙的定义,并且深入体会这个抽象知识,能够灵活进行运用。
案例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之一是导体要“切割磁感线运动”。进行物理授课时,很多孩子会觉得这一条件十分抽象,自己的程度不会应用新的知识。
因此课后制作了如图的模型。用两只长方体泡沫分别代表磁体的N极和S极,将若干根细铁丝平行插在N极和S极之间代表磁感线,取一根粗铁丝A8代表通电导体,将粗铁丝平行于磁感线运动,表示导体不能切割磁感线;将粗铁丝斜向或垂直于磁感线运动,表示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孩子直接对理论知识进行观察深入理解难点知识,并且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案例3: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对比图片中甲和乙两个实验,哪一种测量方法是测试摩擦力效果最好的实验?在实验的开始老师会通过理论知识分析摩擦力之间的区别,但是此时孩子们不会感受到较大的差异。“乙实验比甲实验好”这一结论有些牵强附会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做过的”。这时物理老师可以把授课之前提前准备好的教育用具给两个孩子,让孩子亲自操作实验,讲台下的孩子要细心观察。并且通过实验孩子们会发现:乙实验无需控制木板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比甲实验容易操作,乙中弹簧测力计始终静止,而甲中弹簧测力计一直晃动,所以乙操作容易读数。
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让孩子对于理论知识不在死记硬背,并且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更加能够吸收学习到的物理知识。
二、更换教材原有器材,化平凡为新奇
通过小实验的设计能够改变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让孩子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够常常接触到的物品进行实地操作,能够避免孩子出现厌学的心理状态,并且面对物理也能够与生活的实际在进行结合,提升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案例4:钟表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这个实验在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没有进行学习的欲望。此时可以从孩子的个性兴趣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作为实验的工具,把孩子喜欢的喜羊羊放在讲台上,教室一下就会变得特别安静,并且喜羊羊在桌子上慢慢的散步,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了孩子的物理思维。并且在实验的最后阶段,物理教师可以发出提问,当这个喜羊羊运动的时候,能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这时孩子们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虽然这个小实验十分简单但是会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致,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三、师生共同制作小实验,凸显实验的发现功能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包含很多物理的现象,很多老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直接忽略,简单说几句就完成,让很多孩子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点,也不会把这些知识点进行灵活的掌握。所以物理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制作进行物理实验的道具,并且可以把道具带入到物理课上,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让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进行差缺补漏,让孩子爱上物理学习。
案例5:人工造雪
在冬季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美丽的雪花,初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堆雪人。但是现阶段地球的气温变得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有的时候常年不下雪,此时物理教师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一场人工降雪。提前准备好进行实验的小工具有铁架台(带有铁圈)、石棉网、较大的锥形瓶、樟脑丸若干并磨成颗粒状(学生准备)、长20厘米左右的青草若干(学生自带)、酒精灯、火柴。实验操作是:(1)将樟脑丸颗粒均匀撒在锥形瓶底,并将青草插入瓶中,用酒精灯对锥形瓶底微微加热;(2)待樟脑丸颗粒升华完,停止加热;(3)冷却一段时问,观察到青草上产生大量类似白雪的小冰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能够深入体会到升华以及凝华,这样的学习效果大于老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的讲述。通过小实验能够加深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并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力。
结束语:总的来说,物理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授课方法,结合课本设计小实验,通过小实验能够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深化对于物理的理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清创.自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快乐阅读,2015(12):26-.
[2]王永锟.浅谈自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1):72-73.
[3]李忠成.自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7-378.
[4]田志强.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