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林
会理县益门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其内容与素质教育联系紧密。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中渗透自己的管理教育。针对这一课题,简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几点意见,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班主任管理;德育
引言:初中班主任不仅需要负责进行班级管理,还要进行语文知识教授。而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否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健康的心态成长。因此,应加强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学的班级教育工作。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在初中语文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与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增添、删减有关,因为其中的教学理念和基础观点 都与小学中的观点有了很大的出入,他不在只是考验简单的字音这些知识点了,新增填的古文言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都是一大难点,尤其是作文方面,更是有了很高的要求和基础,但归根究底,初中的教学内容还是离不开教学大纲,脱离不了整体,但有时老师会讲解一些课外的知识,使得课堂重心发生了偏移。2.初中课堂上的班主任往往兼职数门课程,精力难免有限,除了管理班级、批改作业,每天还要从事大量的繁杂的工作,除此以外,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心理身体的发展,所以在整改教材文案这方面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导致可能只能搬用老套的教学模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出新颖的教学方案,而老套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往往不受学生们的欢迎,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量的下跌,缺乏在课堂上的热情,无法准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幅度下跌。3.语文不像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很强的思维逻辑和严谨的方式,它更注重同学们对于文章主体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考验到的是学生的感性能力,注重学生对于作者所想要表达感情的认知,如何去与作者共情,深入到文章内部去阅读,提取精华。
阅读过大量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一理念的认知和感情。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方式。但当前的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缺陷的比方说,大部分的老师缺乏对于德育教学的认知,无法将其完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当中,使得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不够了解。不仅仅是语文这门科目,在其他的科目上也存在这样的弊端,以语文这门课来举例,如果学生没有深入到这门课程当中去了解文章的含义,那么就无法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没有充足的认知,这一方面就会导致教学进程的减速,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大下跌。我们就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古诗和文言文这一块的认知能力还是不够强,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去从中选择一些经典的歌,文言文和古诗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这些文章的作者给同学们进行一一讲述,从背景人物,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上进行分析。因为往往文章是围绕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写做的, 这其中都体现出了作者对这一观点的态度和想法,也从侧面彰显了他们对于人生的价值观。
比方说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可以举例,一些经典的故事例如《泊秦淮》。运用里面的经典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表现出这首诗句,里面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谴责一些贪图享乐的人们,只顾着自己的乐趣而不顾国家的安危。通过这一古诗的学习老师便可以着重在爱国主义思想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小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以国家为荣。通过学习这一方面的历史内容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将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展,可能在思维上有所突破,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模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将要肩负起的责任。学习优秀的古诗,也利于我们对于古代诗人的理解,感受到不同年代所带来的文化方式。
以小见大教师可以慢慢引导着学生,从班级开始培养自己的班级荣誉感,增强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友谊,对于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是 有所帮助的,同学们可以一起进步,一起学习。请从书中学习到的情怀,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篇我们所学到的文言文古诗当中都蕴涵着很多的哲理,比方说在《爱莲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体现出的不与小人为伍同流合污的自强自爱的情感,这一政符合现在我们所推崇的反腐反贪的时代背景。再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所带给我们要努力奋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其实,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我们所能学到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将它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学习当中,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教学方案,制定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心理再到身体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发展进步。
[1]。而文章的中心思想代表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往往也是学生最为受益的地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缺乏对语文德育的认识,对文章情感和主旨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这一方面缺少精确仔细的解释和系统的阐述,难以让学生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1.充分利用古诗和文言文的思想教育效果初中语文的教材中精选了一些文言文和古诗,其中无不体现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重点阐述古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有系统的认识,并根植于心中,从而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古诗《春望》《泊秦淮》时,其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商女不知亡国恨”等突出表现了爱国主义情怀,老师可以重点讲解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爱国意识[2]。班主任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申,引导学生先从爱护自己的班级体做起,产生班级荣誉感,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这样由课文中的内容转化到实际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对文章产生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不仅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更在其中加入了班主任的管理内容。又如,在讲解《陋室铭》《爱莲说》时,老师通过讲解刘禹锡和周敦颐的淡泊、高洁的志趣,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培养高洁的情趣,塑造高尚的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体现的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价值观更是符合当下全党反腐反贪的时代背景。再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等。古诗和文言文中包含了很多哲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比班主任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进行德育效果要事半功倍,也可以节约班主任的时间精力。2.通过写作来增进学生的人品修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学习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写作题目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因此写作是学生思想素质的反映[3]。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个过程,在平时的写作课上,多给学生留一些积极、正面、催人向上的主题,比如勤劳、顽强、勇敢、责任担当、爱国题材等。学生在写作这些题材的过程中会对这些内容产生思想上的深刻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思想修养。写作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订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学生的成绩,应考应试心理素质教育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精力,心理素质教育也可以融入语文课堂中。比如课文《范进中举》就是讲解应试心态的例子之一,引导学生对待考试要心态平静,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否则范进就是反例,虽然中了举人,人却以为过于激动而疯掉了。这样的教育省去了班主任单独开设应试心理课堂的时间。
结束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和价值观的塑造者。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以及教学活动,还要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人格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语文是一门很有深度的人文性学科,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在语文课中为学生不断渗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欣.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J].情感读本,2016(6):72-72.
[2]张红永.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6(9):00238-00238.
[3]李宇琴.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J].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