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
摘要:古诗词的学习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可能增加学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能汲取五千多年民族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非常重要,但又存在许多问题,利用吟诵引出想象、情境创设引出想象、表演引出想象进行诗词教学,重现古诗情境,入情入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重要性 问题 吟诵 情境 表演 想象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的学习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可能增加学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能汲取五千多年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有助于积累语文知识
有些古今字的发音不同,我们平时要注意区别、积累。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古诗词由于受固定格式和字数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非常严密、准确,许多古今义大不相同。例如“走”的古义是逃跑,现在指行走或步行。“妻子”的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词写作的背景,这于无形中能让学生积累与增长语文知识。
(二)有有助于陶冶情操
当我们遇到好吃和好喝的东西时,经常会用到“品味”这个词。那是一种舍不得下咽回味的感觉。一首诗代表了作者的一种情感,诗中气象万千的意境,欣赏诗歌有一个情趣,可以把读者整融入一个自我陶醉的境界,诗中的名言警句能够修身养性,陶冶自我情趣与情操。
(三)弘扬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呈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民族文化的精髓。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虚拟的网络中,精神生活日趋贫乏和苍白,缺失了一种精气神。而优秀的古诗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与豪迈的气魄。
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词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把古诗教学等同于诗意解释。现阶段的小学生古诗文教学,存在把古诗教学和诗意解释等同的问题,并未充分认识到古诗文的学习对学生身心修养所起的作用。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领着学生读读背背,或者抽查古诗文背诵情况,在课堂上对诗词进行诗意上的简单讲解,对于所蕴含的隐性文化并未充分发掘。如教学《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解释: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在孤零零的小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飘着大雪的寒冷江面上孤独垂钓。如果只是单纯解释表面意思,就失去了这首诗简练淡雅和感情诚挚的味道。教学中并未真正“走进”古诗。
古诗文教学通常采用一读、二释、三情感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同样普及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是机械式地背诵和记忆,并未真正让学生走进古诗词文化,并未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如何用联想教学古诗词
(一)利用吟诵引出想象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而想象是诗的翅膀。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当我们在教学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我们怎么在学生在脑海里构造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呢?单纯用老师的语文描述或许会过于单调,乏味,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展示一幅草原牛羊成群的壮观景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能对此句时有更多不同的认识了。
(二)情境创设引出想象
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而想象力能够让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更具感染力。小学生比较爱思考,这是他们的天性,通过诗歌让他们认识世界,也是教育的方式。古诗往往短小精练,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每个学生对古诗的看法和理解都不一样,这样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自行弥补其中情节和画面,做到和诗人沟通情感。例如在读《回乡偶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作者贺知章小时候就离开了故乡,老了才回来,唯一没有改的就是自己的乡音,可是时过境迁,人事已不同。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小孩们都把贺知章当成了客人,岂知他也是主人,只不过是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看着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心理难免感怀。而且句中的少小和老大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暗寓作者乡情无限。
(三)利用表演引出想象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发展学生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谓创造力即学生自身拥有被激发的潜质,相关研究也指出,表演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表演活动中遇到阻碍时就会产生全新的要求,进而激发创造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精力旺盛,喜欢通过表现自己获得教师的赞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宽松且开放的表演平台,促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有句话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是动态的活动。教师借助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让其扮演村童扑蝶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诗人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也能在学生中找到快乐。此外,教师也可让扮演诗中角色的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仿佛进入这个情境中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课堂活动可发现,这种表演活动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把握古诗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成长十分重要,因为学生思维处于发展初期,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想象,重现古诗情境,入情入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