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林惠萍
[导读]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惠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   511434
        摘要: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深入推进下,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基础字词训练着手,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入手,通过对其认知特点的分析,着重探究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为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前言: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其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不管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还是思维能力上,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想小学低年级学生能顺利阅读,并培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其阅读兴趣,进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于仍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的特点还处于上升阶段,它既没有快速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也没有举一反三的内化效果。根据认知心理学与教育的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我们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感知觉、记忆以及思维等方面对处于启蒙阶段。首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与接收能力还比较薄弱,认知的集中性相对较差。例如,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声音或者光线的干扰,即便没有关注干扰事物,其具体的心理活动也会偏离学习的对象。另外,低年级的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持久性也不是很强,需要持续的强化练习。其次,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言,无意识的记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而有意识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还不够,并且记忆的方法还是机械式的记忆,还未能掌握联动的科学的记忆方法。最后,对于思维方式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抽象思维模式,单纯的形象思维对于语文学科的精神内涵的领悟有极大的限制作用,限制了语文科目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激发阅读积极性
         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以提高阅读趣味性的方法,来激活学生主动关注阅读,规避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观念转变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爱上阅读。教师可以安排丰富的阅读形式,集体阅读、多媒体范读、朗读竞赛、角色扮演朗读等等方式,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文阅读。

以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例,在充分了解本班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式,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强化学习的效果。通过结合学生的探索天性,在多媒体使用之前,提出文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参与阅读,满足问题被解答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时,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向学生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一些趣事,如果教师仅仅只通过语言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师可以通过宇航员在太空生活视频和图片组合的方式,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睡觉、活动、喝水、洗澡的。在学生对太空生活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学生在求知的引导下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课文的阅读。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建立阅读的习惯
         在对应的语文课堂阅读过程中,为了提升阅读的效果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植入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摄入的技巧。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始明确阅读的自觉性,精读多读的方式去吸收语文的素材,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其次,阅读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从被动的记忆课文向主动思考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入手,完成由易到难的剖析文章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生进步而言贵在坚持。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有效的阅读顺序的办法,其中按顺序阅读领会全文的含义,在每一篇文章着手阅读时候,从头到尾的阅读明确事物的始末,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尝试诸如情感完成全文的阅读;紧接着,再分段重点阅读文章的要点部分,明确地告诉学生既要阅读思考问题,也要精读文章,找出文中的具体答案,引导学生用笔圈点重要的词句,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疑问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读书笔记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记录重要的内容辅助阅读即可。
(三)开展多项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为深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教材可提前准备多种的阅读形式以后学生后续拓展使用,包括除去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学校阅览室的设定,让更多有学习欲望的学生参与课后阅读;为降低低年级的阅读难度,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阅读素材,丰富阅读的内容,图书的形式还可以跨越纸张的形式,使用电子图片或者短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参与兴趣阅读。此外,类似于阅读比赛的组织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教师在设定具体主题的阅读任务之后,再让学生自行准备阅读的内容,参与有奖励性质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对其日后的长远学习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是为其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手段。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而言,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参考文献:
[1]樊爱凤.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赤子,2018(10):121.
[2]芦秀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中外交流,2019(07):40-41.
[3]张梅芹.深入解读文本,拓展阅读体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作文成功之路,2019(0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